返回顶部

“造血式”重建 安州插上“腾飞之翼”

www.scol.com.cn  (2018-05-11 10:47:5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尹勇  

安州区新貌。 安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5月9日,一走进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的文化广场,“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就被36根文化柱吸引住了。文化柱上展示着辽宁省的特色文化,有沈阳故宫、鸭绿江大桥、二人转等。

地震后,辽宁省援建安州区(时称安县),总投资40.27亿元,共实施完成102个灾后重建项目,整体异地重建的晓坝场镇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时隔10年,这个极具辽宁特色的“柱阵”仍是晓坝居民的骄傲。

交融的不只是文化。一路走来,小分队看到了辽宁大力援建的精益求精,也看到了安州区人砥砺奋进的不懈努力。□本报记者文莎辽宁日报记者张艺凡

1

安州区布满“辽宁印记”

在晓坝镇上走了一圈,几位来自辽宁的记者又发现“惊喜”:晓坝镇的主要街道均以沈阳、营口、鞍山等辽宁的城市名命名。

一位记者拿出手机,把这些街道名都拍了下来,她已经想好了要写的报道,“标题就叫《行走在千里之外的‘辽宁小镇’》。”她说,在辽宁人眼里,安州区已经是辽宁的“第45个县”,“大家都很关心这里的情况。”

安州区同样不忘恩人。行走在安州境内,类似的辽宁印记俯拾皆是。

安州区辽宁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上两颗心紧紧相扣,碑体镌刻着辽宁援建安州区的感人浮雕画面,基座刻有“永世不忘”;安州的两条主干道在辽宁广场西南侧交汇,一条叫辽宁大道,另一条叫辽安路,它们与成青路一起形成“三角”框架,辐射连接安州区18个乡镇的公路交通网络……

在晓坝镇齐心村,村民周德财站在村口向往来的游客兜售鸭蛋、野生菌。他说这就是托了“路修通了”的福气。上个月,他在家门口依靠卖土特产净赚4000余元。

2

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灾后重建以来,借力国家政策机遇与辽宁省的倾情援建,辽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为安州区的灾后恢复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

5月10日,在华瑞汽车花荄工厂总装车间,记者看到,厂里自主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商务车等整齐排列。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汽车很快就会出口到南美。据介绍,投资15亿元的华瑞汽车花荄工厂项目是辽宁援建安州的最大产业项目之一,具备生产10万辆整车生产的能力。

辽安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杜礼尧说,辽宁是东北老牌工业基地,对推动工业发展颇有经验,并充分运用在对安州区的援建上。他用三个“明显”概括这10年的巨变:首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企业的数量从2008年的69户增加到2017年的119户,总产值也从36.86亿元增长到262.05亿元。其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还新建超过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最后是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华晨汽车项目的落地,更是见证工业园汽车以及零部件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目前,安州已建成以辽安工业园为核心区的省级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75户,吸纳产业工人3万余人。园区正围绕打造“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目标,加快建设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成功引进东旭客车、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大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9户。

人物

矿工夫妻手绣鞋垫送恩人

□本报记者文莎

“终于能去当面感谢恩人,完成我的心愿。”5月9日,记者在雎水镇见到彭国华时,说起他和妻子去上海见恩人的情景,依然很激动。

今年48岁的彭国华是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人。“5·12”汶川特大地震时,他被埋在雎水镇一家矿场的矿洞里,在黑暗的矿井下坚持172小时后获救,并被送到附近的帐篷医院里救治。

在那里,彭国华得到上海某医院医疗志愿者团队的精心照料。“是他们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彭国华难忘那些日子:护士每天通过注射器给他喂营养液,医生还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黄海、王进华、杨亚娟、周燕燕……每一个恩人我都记在心里。”

康复后,彭国华想着灾区重建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于是学起了泥瓦匠,从打杂的小工做到娴熟的技术工,工资也从80元一天涨到了200元一天。家里还种着30多亩的柳杉林,每年打工和卖木材的收入超过3万元。

日子越过越好,但彭国华从未忘记曾救助过他的恩人,去上海当面道谢,是他多年来的心愿,“以前怕路上开销大,不敢去,这几年终于手头宽裕了。”

4月9日,彭国华和妻子带着蜂蜜、鞋垫等礼物抵达上海,找到那家医院,送上一面印有“天灾无情 大爱无疆”的锦旗。“这些鞋垫,都是我们这十年间为这些恩人绣的。”彭国华的妻子说。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年的医生和护士一眼就认出了他。“很亲切,就像多年没有见面的亲人一样。”彭国华说,这次他与恩人们都相互加了微信,还专门建立了微信群,“方便以后多发点家乡变化的照片给他们。”

切片

放弃30万元年薪他返乡建民宿

□本报记者文莎

“翎谷·濯缨”——陈远航在绵阳老家建民宿时,选了这个名字,“取自《楚辞·渔父》,寓意超脱世俗。”

他今年32岁,从西南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后,在成都一家园林设计院上班,年收入可达30万元,在老家安州区晓坝镇齐心村,他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因此,当2016年他作出“返乡建民宿”的决定时,一度遭到父母反对,“我妈当时就问我脑子是不是烧坏了。”

但陈远航认为,“归来”,是他能给家乡最好的“礼物”。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这个位于山谷的村落几乎被夷为平地。在政府补贴扶持下,村民靠双手重建了家园。虽然陈远航当时已在成都站稳脚跟,但这段经历一直牵动着他,“想帮家乡做点什么。”

几次回家,他注意到一件事:齐心村别名“蝴蝶谷”,环境优美,植被丰富,地震后政府又重建了道路,非常适合搞生态旅游,但村里没有什么接待配套设施,“建一个民宿,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帮助村民增收。”

为了争得家人的支持,他带着母亲去丽江、重庆、成都体验民宿,又通过母亲说服了5户有兴趣的村民,众筹了300万元,在小溪边建起了这个19间独栋房的民宿。他最为得意的是帐篷房的设计,“夏天是避暑的好去处。”

民宿销售“上网”,经常“一房难求”。10多名员工全都从村里招募,“每人月收入将近2000元。”

还有一些人不满足于打工。陈远航说,现在明确想参与民宿事业、找他帮忙设计或改造房子的就有七八户村民了。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