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插柳柳成“金”
安州区河清镇七一村千亩银柳开出“致富花”

2020-11-16 09:39:26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杜康 绵阳频道 刘毅)11月13日,安州区河清镇七一村的银柳采收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罗素华左手拿起一束束银柳,轻轻抖去枝条上的杂物,顺势递交右手并根据大小分类堆放,她整理枝条的动作连贯,技术娴熟。整理好的银柳由其他工人进行打捆后,集中放在场外浅水池里,准备运输到附近的加工基地去壳、染色,最后制成干花销售。

眼下正值银柳采收时节。河清镇七一村银柳采收场地,130余名工人正将一束束银柳整理、打捆,收获的场景十分壮观和喜人。

记者在七一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于2019年种植银柳近千亩,属于“短平快”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效果明显。罗素华参与到银柳种植和采收等环节中,既能照顾家里的孩子,又能在“家门口”务工,一举两得,收入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一束束小枝条,不仅让罗素华增收致富,还成了七一村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据当地初步统计,在参与银柳种植和采收各个环节中的务工人员中,贫困户超过了40%,一个年度中,每人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银柳花苞红,村民增收笑。“采收的银柳从0.6米—1.8米不等,价格普遍在0.2元/枝-2元/枝,按照亩均4万枝计算,亩均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合作社负责人刘雨告诉记者,经过加工后,由于采取订单销售,主要订单来自欧洲、东南亚地区,因此市场行情较为稳定。

“七一村是河清镇唯一的省级贫困村,‘摘帽’前,我们法院和河清镇、七一村一起带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村上变化非常大,于2018年高标准摘了贫困村的‘帽子’。”安州区人民法院驻河清镇七一村第一书记杨森告诉记者,为了让全体村民在2020年底前过上富裕美满小康生活,2019年,经安州区人民法院积极协调,在驻村工作队及河清镇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引进到安州区雨露花卉种植合作社,流转近千亩土地搞起了银柳花卉产业,并构建花卉产业发展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和村民就地务工的方式,增加村民收入,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们将服务保障七一村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安州区人民法院院长任尚远说,在联系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主动找准定位,积极担当作为,从精准脱贫、诉源治理、挂钩帮扶、发展产业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积极推动七一村迅速实现产业立项、达效,将结对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

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外,该村银柳产业还是老年人实现价值的重要方式,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上今天,我在这里做了3天半了,我这门大的年龄想做其它的又莫人要,这个活路不要啥子技术,又活松、还挣钱。”七一村6组73岁村民薛佳会说,她家到银柳整理场地很近,就只隔几个院子,她的左腿在地震时受了伤,不敢做重活儿,也不敢走远了,虽然自己的子女赡养做得很好,但她觉得自己能劳动挣钱心里更加舒服。当天,与薛佳会一样在现场选枝的60岁以上村民有70余人,生动地诠释着“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接下来,我们将以银柳为依托加快发展村级产业体系,让大家收入越来越高,心里自然越来越甜。”七一村党委书记王超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一步将继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村民+贫困户”的模式,提升银柳产业发展,力争两年内将种植面积翻一番,形成特色花卉精品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