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土”办法让新村之美常留乡间

2019-12-11 11:22:49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洪刚 刘盈汐 记者 薛世荣)“亲不够的故乡土 恋不够的家乡水 我要用真情和汗水 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一曲《我热恋的故乡》唱出了当下戴家林村村民们的心态。

近年来,绵阳涪城区石洞乡戴家林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反复实践,探索出一套“民议、民筹、民管、民评”的“四民”环境整治模式,激发出群众治理环境的内生动力,让全村村民成为了环境治理的投入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扮靓村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着村民们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让新村之美常留乡间。

变化:村美人“靓”引领新时尚

曾经长满杂草的乡村马路,现在山花烂漫、硬化到户;曾经堆满柴火的农家小院,如今干净整洁、美丽怡人;曾经随手丢弃垃圾的村民,如今时常大袋小包的赶往垃圾分类收集点和村委集中收集点……12月2日,记者走进戴家林村,无论是环境还是村民面貌,美丽乡村新时尚处处可见。

“以前路上垃圾乱丢,现在垃圾都归类丢到垃圾桶里了。村上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出门看到这么干净,心情都好多了。”谈到全村的变化,村民卢芳桂满脸喜气。

卢芳桂是村里“优秀卫生户”流动红旗常挂户,她家紧挨村委会,是两层小楼,一楼开着小卖铺。她家的院坝和道路连成一片,买东西的村民和茶客时常在此聚集,每走一轮客人,她便将院坝道路打扫一遍。“环境卫生打扫得好,大家才愿意来,家里的生意自然好起来。”

村委会设置了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约20平方的空间里,高高的垒集着编织袋、纸箱、油壶、酒瓶等各类可回收物品。

“全村的垃圾都在这里了,一年回收10多吨;灰尘、厨余垃圾百姓家里自然消化,剩下的全都回收在这里了。”在这里值守的志愿者米昌旭介绍,可回收垃圾在这里可以积分、换物品,百姓就觉得这些垃圾是有用的,随意丢弃、焚烧垃圾现象就没有了。

揭秘:“四民”模式花小钱办大事

戴家林村地处石洞乡、吴家镇、杨家镇交汇处,木龙河穿村而过。但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深入人心,随着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戴家林——曾经的传统生猪养殖村如何还原绿水青山、如何造就“金山银山”,成为了村支两委的重大课题。

戴家林村委会主任谢莉介绍,近年来,全村在推进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作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从农民自己动手能干、易实施、易见效的垃圾治理、村庄清洁作为切入点,引导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少花钱或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探索出“民议、民筹、民管、民评”模式。

通过村委会的制度牌,记者详细了解了“四民”模式的内涵。民议,即通过村民院落会、群众大会等,讨论、表决并通过环境保洁、费用收取、垃圾分类、堆肥利用等问题。民筹,即全村群众按照1元/人/月的标准收取垃圾费,用于生活垃圾治理;临时自筹资金,美化提升村貌。民管,即村民人人参与,执行分段保洁制度、村民门前三包制度、垃圾回收积分兑换制度、评比激励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党员义务活动制度等。民评,即在每季度和年终,开展优秀卫生户、环境治理优美户、村组环境卫生先进评比等活动。

“目前这种模式得到了全村村民的拥护,执行得非常好,村貌提升进入了持续、良性发展状态。”谢莉对该模式进行了总结,民议引导着村民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干;民筹不仅解决了环境整治的资金缺口问题,还有效增强了群众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关注度;民管让村民的思想由“要我治理”变为了“我要治理”,全村4万平米公共区域有了31名保洁承包员;民评就像一根绳,牢牢的将全村村民栓在一起,合力不仅仅提升着村貌,还将在产业发展上发挥巨大作用。

谢莉表示,有了人居环境的持续提升,全村依托香草园,大力发展果林种植、民宿旅游的计划将快速推进,“金山银山”未来可期。

反响:一股清泉润江河

“在各地人居环境整治‘大投入、大建设’的背景下,戴家林村的群众‘自掏腰包、自己整治、自己受益’模式犹如一股清泉,让人耳目一新。”谈起该村的“四民”模式,涪城区农村人居环境和能源发展中心主任向冬梅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凤林是村里的一户果林承包户,他对村上“四民”环境整治模式非常支持。“说穿了,环境搞好了是在为大家,在优美的环境里生活,身心都通泰。”陈凤林认为,垃圾能换回一些小日用品,群众就觉得能得实惠,这就是里子;家里挂着流动红旗,这就是面子;评了卫生户,还有机会和村里一起外出考察产业,这种好制度全村百姓都支持。

石洞乡人大主席冯凯是该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牵头负责人,在他看来,“群众认为好的事情,我们就要持续深入的做好、做久。”而政府投入非常少、群众干得非常好,再加之“党组织的常抓不懈,党员持续带头引领,村民会、院坝会的常态评议。”这些因素就成为了该模式持续、常态实施的最佳保障。

向冬梅表示,戴家林村“四民”模式真正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群众在思想上认同了自己是环境整治的管理者、参与者和享受者,从而达到了卫生习惯提升、民居村貌改善、环保意识养成。向冬梅说,“他们村貌的变化没有高大上,但是一花一木的点缀却是那么朴实,整洁干净的房前院后总是那么怡人,垃圾分类、绿色发展理念在一次次积分兑换中养成,这种模式经验,涪城将大力推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