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突出惠民发展目标 拓宽改善民生路径
绵阳高新区加快打造共享发展幸福区

www.scol.com.cn  (2017-11-29 12:03:28)  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  
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郭文丹 记者 薛世荣)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绵阳高新区在全面推进西部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过程中,以民生为城市发展的落脚点,逐渐打造出与高科技产业园区相配套的一流的民生保障基础——经济提质增效,人流物流资金流多方聚集,科技创新文化提升了城市的人文品质,生态宜居的城市形态雏形初显,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图片由高新区宣传文化中心提供

[民生优先]

“双创”带动就业效应倍增

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法律援助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3.3%、150%、129.6% ……

截至10月,高新区实施的省、市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共58个小项中,有48个民生项目或民生实事完成进度达到或超过100%,其他项目也在加速完成中。

今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在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资金保障、强化民生宣传、强化督查考核上持续着力,确保民生工程项目按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有序推进、全面落实。

“突出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年初的全区工作会上,区党工委、管委会这样承诺。将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等项项直指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民生诉求作为第一责任。

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形成区目督办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镇、处具体落实的民生工作格局。各镇(处)成立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

及时分解任务,将具体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镇、处,由镇、处与村(社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将民生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盯、人人抓落实。

在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的基础上,高新区抓实工作举措,力求工作实效。对各项民生类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各项目责任人根据项目实际,明确重要时间节点,实行工期倒排、时间倒逼、责任倒追,不定期督查跟进,推动项目早谋划、早开工、早建设,争取早日提升全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今年以来,高新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1-10月城镇新增就业400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2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成率133.3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进一步促进,截至10月,帮助45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实现创业,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33万元。如今,随着“双创”热潮的不断推动,其带动就业的效应也逐渐倍增,成为了造福百姓的重要民生工程。

[新老共建]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有了路灯,心里头都敞亮了!”近日,在普明街道三河堰社区看到,一盏盏镶嵌在单元口二楼边上的LED亮化灯将原本黑漆漆的巷道照得如同白昼,该社区居民刘玉林喜笑颜开地说。



图片由高新区宣传文化中心提供

一盏小小的路灯,如何能给老百姓带来如此惊喜?三河堰社区是建于1992年的“村改居”老旧社区,居民房多是统规自建房,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背街小巷里都没有路灯,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行,还存有安全隐患。近年来,由于缺乏经费,安装路灯的事一直未妥善解决。“现在有了路灯,社区里摸黑贴小广告的都少了很多,环境更加整洁了。”刘玉林告诉记者。

55岁的王秀兰是三河堰社区三组的居民,一家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提起社区的居住环境,王秀兰说社区老旧又四通八达,来往人员驳杂,但是胜在社区和街道的工作人员对治安问题很重视,每天夜间8点到凌晨4点半都有人巡逻,安全很有保障。

但是以前,社区的下水道堵塞问题却一直是王秀兰的一块心病。“因为原来小区规划的原因,修的化粪池小,使用了二十多年,下水道就容易堵塞,社区70%的居民反映过下水道堵塞的问题。”三河堰社区书记温琼华向记者介绍,“以前谁家下水道堵了,社区要先将情况报给街道,再由街道通知市政公司的工人来清掏,工人人手有限,有时要等两三天。”

下水道堵塞、清掏慢,群众心里自然着急。去年以来,高新区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新思路,通过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创新地将辖区统规自建居民区下水道清掏进行市场化外包,老百姓不出一分钱,却能享受到最便利的现代化社区服务。

“现在社区接到居民下水道堵塞的消息,直接给清掏公司打电话,公司立马会安排工人来处理,最多不超过24小时。”温琼华说:“我们为群众解决了困难,群众对社区的工作就满意了,对政府的工作也更加支持了。”

改造居民房屋风貌,整修老居民点巷道、雨污水管网等住房改善,只是高新区“民生礼包”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新区群众正享受着一系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包括宜家美国际家居、樊华商业综合体等日益繁荣的商贸业、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务业,以绿化亮化美化为主线的“美丽绵阳”三期工程、汽车博览中心亮化工程顺利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医养结合]

实践居家养老新模式

近日,石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多位老人举办了一场温馨欢乐的生日宴。生日会上,社区工作人员和寿星们齐唱生日歌,一起吹蜡烛、切生日蛋糕,并为寿星们送上自制的生日贺卡、鲜花和最诚挚的生日祝福。76岁的唐大爷脸上笑容绽放,他说:“这么大岁数了,生日的时候最多就是家人在一起吃个饭,从来没有在一起吃过生日蛋糕,这个活动真是太让我感动了。”

今年,高新区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个,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真正使他们感受到“老有所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与养老服务对应的还有优质的医疗资源。今年以来,高新区依托区级医联体,整合区内医疗资源,通过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建设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活动,大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群众分级诊疗,逐渐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康复到社区”的观念。到2020年,高新区将有望新建两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届时,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百姓看病也会更加便捷、高效、舒适。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利用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的契机,高新区将“家庭医生”的电子化签约工作当做推进“健康高新”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近日,高新区社发局组织辖区内各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区疾控中心相关人员,专程考察学习“互联网+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服务模式,重点了解健康小屋及其移动随访医疗设备。据介绍,该设备可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镇社区远程医疗需求,并与“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平台”进行适时对接,实现居民健康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上传、离线操作等功能,极大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工作成本,方便老百姓。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

[多彩文化]

“点亮”全民幸福生活

在永兴镇张家营村居民点内的坝坝上,正在放映的坝坝电影《湄公河行动》吸引了该村近百名群众热心观看。而每天下午,不远处的张家营村村委会文化活动室里,几位老人正怡然自乐的看书、喝茶。在这个不大的文化活动阵地,琴、棋、书、画活动室样样俱全,网络阅览培训室功能三合一,护理站、开水房、心理疏导室一应俱全,这里成了老人们的乐园。“有了文化活动室,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也更有质量了。”永兴镇张家营村七组居民李洪英高兴地对记者说。

基层综合文化站是高新区的民生工程之一,全区的综合文化站内设多功能厅、阅览室,配备了各种文化器材,全部免费向村民开放。

截至10月底,高新区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16场,将文化惠民工程当成一项民生重点工程加以落实。除火炬广场、时代广场、永兴广场等大型活动场地以外,各乡镇、村(社区)普遍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市民居住区修到哪里,文化阵地就建到哪里,特色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这已经成为该区基层文化全域铺开的“高新路径”。

民生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高新区正以“一刻也不放松”的精神,久久为功,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