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超前探索、空前力度 成都加快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http://www.scol.com.cn  (2017-07-28 09:40:34)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尹勇  

7月25日,成都对外同时发布新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十条”“知识产权十条”,前者以专门的段落,提出了完善技术转移体系的新举措,后者则为在蓉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在“战略必争领域”,成都彰显“必争之心”。而成都决意“必争”的,远不止此领域。

本月初,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以此去赢得未来发展,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

在此目标下,秉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成都将加快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频出举措,且敢于打破藩篱、不断地展开探索。这一切,正助力成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王旭 潘婧

针对“战略必争领域”

多管齐下 建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

在“战略必争领域”,成都以何制胜?

首先,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7月25日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十条”中,围绕健全技术转移体系提出了多项措施,是该文件内容的三大重要板块之一。

例如,对在成果转化中表现突出的孵化载体最高给予100万元补贴;支持开展市场化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按单个项目评价费用的10%给予评估机构奖励;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开放共享大中型科研仪器设备,分别按照服务总费用给予提供方不超过10%和使用方不超过20%的补贴;设立总规模不低于300亿元,面向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全面启动实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计划”等。

同在本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成都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并明确对纳入“成都人才计划”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蓉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项目的,给予个人最高300万元、团队最高500万元资金资助——此番激励,力度空前。

而早在去年年中发布的“成都新十条”,就已彰显了成都在此领域的“必争决心”:鼓励建立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和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相关补贴最高达200万元,并明确提出每年对业绩突出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给予奖励等。

强政策的同时,成都积极借力成熟平台,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合作。

就在本月,“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成都)商学院确定落户成都市青羊区,由青羊区政府和ITTN(ITTN,是致力于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合作与国际创新合作的专业组织)合作共建。ITTN还与成都市相关部门签署了一份《关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培养技术转移经理人,促进APEC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与互联互通”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同时,成都还通过举办论坛、进行城市互动,在全球范围内“取经”。

今年以来,成都已相继举办相关主题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技术转移协作与产业化研讨会暨中美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协作成都大会等,旨在吸取全球在技术转移方面的经验和优秀模式。以技术转移为重要目的之一的双城互动,已经在成都与上海、北京,成都与以色列、俄罗斯的相关城市进行。

成都还通过与本土企业、全球知名大企业的合作,来加速国际技术转移。

此前,由成都新谷投资集团参与联合建立的中美企业创新中心(波士顿),目的就是构建中美技术、资本、市场互动的转化平台。落户成都的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现称“格芯”)也对外宣布,格芯将在成都建立多个专注于知识产权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的中心,并进行相关的IP和技术转移服务。接下来,格芯除了将已掌握的相关IP转移到成都发展,一些新的IP也将转移到成都来设计。

用超前探索、空前力度

做强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技术转移,只是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中的一环。科技成果要最终实现在蓉落地转化、产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对成都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产生现实作用。”成都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说。

本月初召开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指出,从全国范围看,成都科教资源富集、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不弱,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为深圳的4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深圳的26%。

“原因在于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不够强。”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成都在加大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顺畅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上,探索超前、力度空前。

2014年,成都出台“成都十条”,从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着手,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赋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更多自主权;2016年5月,出台“成都新十条”,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次触及所有权,支持西南交大等在蓉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与所在单位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分享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

以“成都十条”和“成都新十条”为牵引,成都市校院地协同创新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成都先后与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院地协同创新机制;启动建设“环四川大学知识经济圈”等首批3个高校成果转化区,打造成果转化示范高地;目前,西南交大已完成168项成果分割确权,带动成立了9家高科技公司,四川大学也于今年初启动实施混合所有制,几个月时间已完成20余项成果的分割确权。

“成都十条”和“成都新十条”从围绕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方面,着力聚焦于建立健全在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此次发布的“科技成果转化十条”,进一步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向后延伸、准确“把脉”,涵盖了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和企业承接转化环节,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如果说‘成都十条’和‘成都新十条’是前端,‘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就属于中后端”。“此次‘科技成果转化十条’的发布,也是成都真正从政策措施上,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上,今年以来,成都不断开创着新局面: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纳入全市科技重点工作统筹布局;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形成校地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良好格局,助力成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在天府新区启动建设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并于去年下半年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此项协议共签约7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14亿元,其中天府新区项目共投资百亿元,一期共计投入50亿元打造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大力实施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重点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科技部、国家发改委验收评估。

相关目标也已拟定:成都要用十年时间,建成西部硅谷。

“菁蓉汇”“创交会”大力引才

强化“安全感”赢得产业发展和“人”的竞争

“城市竞争、产业竞速,核心本质是‘人’的竞争。”成都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剖析说。

科技部门如何从自身的工作角度出发,为成都觅得人才?

“持续做强‘菁蓉汇’‘创交会’平台,从全球范围内大力吸引人才。”

今年以来,2017成都“创交会”成功举办,来自47个国家的1200余名嘉宾出席,600余家知名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前沿科技产品8100件,150多家创投机构参加项目路演和成果分享,200余家知名企业、高校院所开展人才招聘对接,实现各类交易240.25亿元,吸引社会观众12.5万人次。

2017年上半年,成都已举办“菁蓉汇”主体活动7场、系列活动80余场,累计服务企业及团队2500余家、创业者及青年大学生4630余名,并先后走进莫斯科、北京和上海,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要素来蓉聚集。

为留住本地人才就地创新创业、吸引外地人才争当“蓉漂”,成都加快建设双创孵化载体,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双创载体322家,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并强化科技金融之城,为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共引导组建天使投资基金11只,基金规模累计达10亿元,完成对52个项目投资3.7亿元;建立50亿元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帮助7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科创贷”“创业贷”信用贷款17.64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致力于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新格局,极力为在蓉创新创业者强化创新创业的“安全感”。

2016年,成都成为副省级城市唯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城市。今年6月,成都市分别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成为同时入围的三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和西部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7月25日,成都出台“知识产权十条”,提出将建设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智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支持企业和服务机构主动维权,最高给予5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力度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提出构建“全域成都”执法保护体系。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发明创造的火种、维护创新者的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城市创新品质和发展潜力的有效手段。”成都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这样认为。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