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订单式服务 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绵阳市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扶贫综述

http://www.scol.com.cn  (2016-12-27 09:32:37)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扶贫重在“造血”,“造血”关键在于技术扶贫。自绵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来,绵阳市农业部门紧紧牵住技术扶贫“牛鼻子”,着力推动扶贫攻坚“撑杆跳”,通过选派农业科技人员定点扶贫、成立专家服务团队入村会诊等一系列措施,对绵阳市520个贫困村提供“基层点菜、专家上门”的“一对一”订单式农技指导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绵阳市驻村农技人员共培育科技示范户1041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9个,发展特色产业种养大户11800户,主推技术14项,发展家庭农场182个、合作社284个……

补齐“短板”扶贫尖兵驻村服务

产业是农村长远发展之基。然而,农业技术知识陈旧、人才匮乏的现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何补齐这块“短板”?

战略关系全局。

绵阳市农业部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绵阳农村的发展现状,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要求,于去年9月启动“农技人员下乡”计划,521名技术骨干深入到绵阳市520个贫困村定点扶贫,入户指导32766户(次)。

然而,面临农业农村发展的严峻形势,如何确保驻村农技人员能教得会、干得好?

农业部门科学研判形势,迅速凝聚共识:技术是经济扶贫工作的“牛鼻子”,驻村农技人员若达不到专业水平,扶贫工作就会失去抓手和支撑。

在“指挥棒”的导引下,绵阳市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一场场“技能提升战役”——

集中开办驻村农技人员农业发展趋势、肉牛养殖、果树种植等提升培训1645人次;组织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年度知识更新培训1334人;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农业扶贫政策、农业产业发展宣讲集中培训2296人次……与此同时,市农业部门还相继成立了21个专家服务团队,针对驻村农技人员不能解决的难题,选派出相关专家实地会诊,全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50余次。

从尖兵下乡,到专家会诊。一个信号无比清晰地传达出来:绵阳,全面开启了一场技术扶贫的征程!

技术指导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这里居然能种出枇杷,看来我们当农民也必须懂科学。”近日,安州区晓坝镇钟福村贫困户蒋建军在农业专家的讲解示范下,掌握了在乱石坡上成功种植优质枇杷的栽培模式,想着来年能在这里收获优质枇杷,蒋建军的脸上溢满着笑容。

技术扶贫,绝非简单地将技术人员引进村中,更要让“技术”扎根在农民心中,变“输血”为“造血”。

市农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科技示范户培训等项目,每年在贫困户中培训新型农民,确保每个贫困村受训人员达到1至2人;采取“把专家请进来”“让农户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种养殖技术培训活动;组织相关技术人才,围绕产业发展要求,深入田间地头传播知识、传授技术、传递信息……

一次次走乡串户,一场场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了精准培训与精准扶贫的完美对接。

在技术扶贫大体系下,农业科技春风吹进上万农家,吹出了新气象——

户户受科普,人人懂技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绵阳市520个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4524场(次),15.08万人次接受培训,发放各类宣传指导资料18.85万余份。

以技术为媒助力脱贫攻坚,这场及时雨正精准润泽贫困农家,强势助力绵阳市决胜全面小康。

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走进江油集贤村,一亩亩果树、一个个养殖场、一幢幢小楼映入眼帘……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哪还见昔日贫困村的半点影子。

据集贤村驻村农技员雷钦林介绍,来到集贤村后,他充分发挥扎根一线,贴近群众的优势,在走访贫困户掌握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后,结合地理位置、土质墒情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引导村民规模种植青花椒、蔬菜,动员发展养殖合作社等一系列举措,带领全村奔上致富路。

近年来,各驻村农技人员依托科技,因地制宜、创新探路,为贫困村脱贫想路子、谋对策、做规划,找准了脱贫致富的渠道。

相关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平武青峰村,通过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核桃病虫害防治、青脆李高产优质栽培等技术培训,目前,全村贫困户新增养殖大红公鸡10户、养羊2户、自建孵化室1户。

在盐亭鹅溪村,将蔬菜种子发放到每户贫困户,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把新理念、新技术栽种在村民脑海里。

在三台方碑村,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全村现有优质生态大米水稻400余亩,川芎150余亩,全村全年预计增收50余万元。

……

农业技术扶贫,“扶”出了效益、“扶”出了活力。在绵阳,扶贫攻坚正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人力与技术的大融合,正以空前力度和速度,精准“斩”向穷根。(李灵越)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