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震后10年 绵阳GDP达到灾前3.1倍

www.scol.com.cn  (2018-05-09 17:22:28)  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  
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薛世荣)5月9日,四川在线记者从绵阳市政府获悉,经过“5·12”地震后的10年灾后重建和跨越振兴,目前绵阳的经济已得到较快发展。2017年,绵阳市的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震前2007年的3.1、6.1、4.6、3.9、3、3.7倍,经济总量率先突破2000亿元大关,是省内除成都外第一个跨入2000亿元的市州。

在经历了灾后重建,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是仍然面临发展不快、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等问题。面对问题,绵阳迅速开展灾区发展振兴工程。

2012年以来,绵阳市经济年均增长8.9%,2017年增长9.1%,经济总量达到2074亿元、较2012年增长5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6.3:52.4:31.3调整为2017年的14.1:40.4:45.5,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944.23亿元,增长10.8%,增速居全省第1位。2017年绵阳“两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4%、37.5%,生态循环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2017年全市县域范围实现GDP1619.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78.1%;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较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49万农村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同时,绵阳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7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0.5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6.87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37.55%、20.7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1760元、14720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54.4%、64.1%。2017年绵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2012年增长25.4%。全市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315.26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217.95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32.66%、41.5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2年下降28.1%。

近年来,科技创新对绵阳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7%,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认定超过1万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0.64%,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较2012年提升7.5个百分点,军民融合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2012年来,绵阳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8.05万户、总数达到28.9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962户、总数达到2777户。特别是最近3年,新签约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453亿元的汉能等5亿元以上项目254个,年净增到位国内省外资金从2014年的408.03亿元增至2017年的686.58亿元,全省排名由2014年的第9位跃升到2016年、2017年的第2位。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从2014年的7.4%、11.2%均提升到2017年的20%以上。

2012年以来,绵阳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1%左右,累计安排民生支出905亿元,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市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8.42%下降到2017年的1.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74%,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基本解决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保持在80%左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涪江绵阳段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