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安州花荄有个调解室 吵架的人都要找他们摆两句

2019-08-05 17:16:12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何政霖 记者 付江)“董指导,我要找你摆两句!”在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上,有一个被群众熟知的“爱叨叨”团队,凡是遇到矛盾纠纷或者烦心事,“吵”不出个结果,那就找他们摆两句。

这个团队的主心骨名叫“董顺华”,2010年退休后,在当地派出所的支持下,成立了“董指导调解室”。在随后的九年时间里,董顺华建立起“三调一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总结出 “董指导‘四要六用心’调解法”,让辖区的矛盾纠纷能够就地化解,调解率达98%,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退休老民警扎根调解岗位9年

在退休前,董顺华一直从事着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也是因为工作原因,他对花荄辖区的整体情况很熟悉。在成立调解室后,他将“法”“情”“理”有机相结合,立足于理性思考,运用法治思维,最终落脚在感性言语。

不久前,辖区某企业员工小王因为工伤赔付标准与企业产生了分歧,双方谈得很不愉快,小王无意间听人说花荄派出所董指导调解事情公平且有耐心。于是,小王和企业负责人到了董指导调解室寻求解决办法。

董顺华在听完小王的诉求后,并没有立即开始调解工作,先是用言语安抚着小王。随后向他介绍了工伤的定义条件和赔付标准方面的法律法规。小王之前不清楚的地方,董指导也耐心解释全都释然。最终,经调解,双方达成并履行了赔偿协议。

“本来和企业发生争吵后就会丢工作,没想到经过调解,我现在依然能回到企业上班,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调解结束后不久,小王来电话告诉董顺华,自己的生活已经恢复正常了。

董顺华一直认为,矛盾纠纷调解不同于机械的执法程序,而是一种感化劝导和交心沟通过程,更是一次普法宣传活动。在这9年间,董顺华调解了无数的矛盾纠纷,但是每次调解都让当事方心服口服。

“调解要做到‘四要六用心’,即要以理服人、要耐心疏导、要调查研究、要廉洁奉公;同时,也得倾听用专心、调查用细心、疏导用耐心、调处用诚心、结论用公心、反复用恒心。”正是因为董顺华的用心,辖区群众在遇到矛盾纠纷烦心事,“争吵”不出个结果,“找董指导摆几句”就成为了解决矛盾的首选。

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 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随着网络盛行,绵阳安州警方依托“主动加建”智慧警务,通过微信群、QQ群主动收集辖区矛盾纠纷线索,再以巡回调解的方式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而董顺华除了开展好日常调解工作,还与社区警务室民警和网格员联勤联动,把传统的坐班调解模式转变为“坐班调解与巡回调解”相结合模式,主动深入社区、访家庭访企业。

7月25日晚,辖区小刘和小张要离婚的消息出现在“花城果乡警民桥微信群”里。董顺华在此前走访过程中,已经听说这俩人因为父母赡养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没想到真的已经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了。

26日一早,董顺华就和社区民警、网格员一起到小张家。打开了两夫妻的话匣子,也指出双方的误解和错误,“两口子最终就父母赡养问题达成了共识,看到他们脸上愁容散去,作为调解员,成就感很强。”社区民警杨城新如是说。

这不是一个个例,今年以来,董顺华与派出所依托平台,对网络收集的37起处于爆发初期的矛盾纠纷主动及时化解,成功率达100%。

目前,“董指导调解室”已经在花荄辖区发展为25个,配有2名专职调解员,24名兼职调解员,10名特邀调解员及3名驻所律师。

截止目前,"董指导调解室"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1078起,调解结案1056起,兑现各类经济赔偿1000余万元,群众对"董指导"调解室的工作满意率100%。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