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十年感恩奋进 绵阳焕发新活力

www.scol.com.cn  (2018-05-11 10:49:4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尹勇  

绵阳城市绿化景观。

一批新下线的野马汽车在绵阳生产基地整装待发。

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全面推进。

涪城区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

绵阳建成运营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科学城隧道口。

青山苍苍,绿野茫茫,五月的绵州大地,处处充满生机。一条条干净宽阔的大道,一幢幢美丽的农家小院,一座座现代化的公益设施,一个个繁忙的工地渐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绵阳曾经的地震灾区,如今已旧貌换新颜。5月7日,省统计局发布关于“5· 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成就的数据报告:10年来,绵阳北川、平武两县年均GDP增长达到15%。北川县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08年的10倍以上,安州区为2008年的5倍以上……

十年感恩奋进,十年跨越发展。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进步,开放合作扩大,群众收入提高,一组组数据,显示出绵阳灾区重新崛起,焕发出新的活力。□付江钟林薛世荣刘毅(图片由绵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1

交通设施大变样,发展迈上新台阶

5年吸引游客4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2650余万元,促农增收户均4000元……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严重村——平武县平通镇桅杆村震后10年的美丽嬗变。桅杆村的变化,得益于绵阳交通运输建设的大发展。

这样的大发展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10年来,绵阳市完成交通灾后重建项目1182个共7610公里,总投资156.74亿元;另一方面体现在,绵阳自加压力,奋力发展交通,特别是自2015年10月,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的决策以来,绵阳市持续加强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据统计,10年来,绵阳交通公路投资额从2008年的16.8亿元,飙升到2017年的129.4亿元,绵阳公路总里程也从2008年的13000公里,增加到目前的20200公里。

由此,绵阳交通的外部联通格局加快形成,先后建成绵遂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德南高速、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共206公里。目前,九绵、绵西、广平3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达301公里。“一环八射四联”的高速公路网正为绵阳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开更加开阔的通途。

10年来,绵阳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56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300公里,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和村通硬化路全覆盖。“四纵七横两射七联”的国省道公路网和阡陌纵横的农村公路网,已成为集聚要素、支撑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的坚实基础。

铁路方面,西成高铁于2017年12月开通,绵阳打开了北上出川的快车道。航空方面,绵阳机场2017年运送旅客近355万人次,截至2018年4月底,绵阳机场通航达36个城市,航线55条,执飞航空公司21家。

2

招商引资大提速,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

中国重汽集团绵阳分公司厂区内,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车间里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延续2017年产值25亿元、年产专用汽车8608辆的强劲势头,这家企业在2018年第一个季度也顺利实现“开门红”。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落户绵阳的第一家汽车企业,中国重汽绵阳分公司是绵阳灾后恢复重建中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快速转型升级的缩影。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2017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4.75亿元,是2007年的3.09倍。其中,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总量持续壮大,集聚水平明显提高。绵阳主要工业产品产值翻番,商用车生产从无到有,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八大重点产业已然成型,为绵阳打造西部经济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时光闪回2008年,受地震等因素的影响,绵阳经济增速陡然回落至4.1%,工业生产受到沉重打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6%。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援下,绵阳工业迅速止滑提速。2009年、2010年,绵阳市规上工业实现26.5%、27.6%的高速增长。2011年、2012年随着灾后重建的结束,增速也由恢复性的高速增长逐年放缓。2013年以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平稳增长。

2017年,绵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增加值总量跃升至全省第5位,增加值增速在全省排位跃升至第4位,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1.7%。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震后10年来,绵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集聚水平。2015年底,结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和省委、省政府发展五大高端产业的要求,绵阳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至2017年,“两新”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分别达54%、37.5%,占比在全省领先。

与此同时,绵阳确定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化工等以“两新”产业为主导的八个产业为重点产业。2017年,绵阳市八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9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41%。

招大引强,投资向项目倾斜、向工业倾斜,为绵阳经济持续走强注入强劲动能,京东方、汉能、东江环保、360全国安全服务运营总部等相继入驻绵阳,华晨集团、宝马集团双双增资,再度携手绵阳,展示了绵阳这片热土对资本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绵阳已建成各类产业园区12个,工业产品驰名商标达到13个、著名商标达到82个、四川名牌产品达到94个,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65项、行业标准71项;建成各级企业技术中心154个、重点实验室2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工程实验室16个;成立各类产业联盟17个;累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60余项,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143个。“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集群发展格局,为绵阳加快打造西部经济强市拓展出新的空间。

3

城市面貌大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新飞跃

打开绵阳的城建篇章,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经历10年的砥砺奋进,绵阳城市建设交出精彩答卷——

绵阳全力打造30平方公里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基本形成集中发展区主体框架。同时建设三江六岸城市主体景观带,修复美化城市滨河沿岸生态基质,绵阳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针对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绵阳围绕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战略决策,着力打造一个“生态至美、科技至伟”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新中心”。

绵阳出台《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坚持市政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生态基础设施同步,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突破”。

“再造一个新绵阳”的梦想越来越近——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启动区科技城大道河边段和1、2、4号路等项目全面竣工,“启动区5平方公里全面建成”目标基本实现;滨河北路、高铁大道西段、科学城大道等道路建设有序推进。

随着城建攻坚不断深入,一环路南段东延线尖子山隧道南线去年12月底完工,预计一环路南段东延线将于2019年上半年全线贯通;一环路南段新建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将大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快速通道以解决城南到机场的交通拥堵现状,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和出行条件……

绵阳以城市绿化、亮化、美化“三化”为重点,代家湾河堤、剑南路西段、富乐山公园换上“绿色新装”,金家林收费站“人文改造”让人眼前一亮,夜色下三江六岸灯火璀璨成为城市新景……从城区花卉布置、老旧公园改造建设,到三江六岸的景观提升,一批批“大手笔”的建设涵盖了城区主要园林绿地,让老的景观点焕发出新活力,也让绵阳多了一块“宜居之城”的金字招牌。

变美的不只是城市,还有农村。绵阳市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利用荒山荒地建设乡村公园,基本形成了“山、水、田、林、路”交汇相融,“花、草、藤、树、竹”全面覆盖,“城市、集镇、村社、庭院”错落有致的绿化美化和谐格局。

绵阳,在灾难中挺立,在希望中奋进,540万名绵阳儿女正信心满怀,加倍努力,建设更加美丽的新家园。

经历大灾检验绵阳应急救援能力大提升

“在汶川地震医学救援中,我们总结出一系列经验和启示,现场检伤分类救治、伤员快速安全转移和医院批量收治,落实‘四集中’救治,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伤员、集中救治……这些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来紧急医学救援积累的经验。”5月5日下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中国·国际第16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绵阳论坛)暨中国(绵阳)科技城灾难医学管理暨灾后重建学科建设论坛举行,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负责人的一席话,引起了现场与会人员的思考。

作为区域性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一直在做一个工作:如何在总结汶川地震救援经验的同时,推广更多的灾难医学救援经验。

在绵阳,这样的总结,不只在医院进行。涉及应急救援的消防、交警、交通、民政、电力等诸多部门及曾经的受灾县市如平武、江油、北川等地均在用实际行动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就在5月7日下午,四川省医学会、绵阳市卫计委、北川县还在北川县的新生广场举行了一场“减灾防灾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活动,专业人士现场手把手进行急救操作培训。

经历过大灾的检验,绵阳近年来的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最近的例子是去年的九寨沟地震中,依托绵阳平政汽车站、平武客运站和九环东线绵阳段“两点一线”,绵阳市救援力量从震区安全转移游客和群众4.2万余人。

平时预案、抓实演练、靠前指挥、主动反应、全面统筹、系统推进、有序保障、社会联动……不到一周的时间,转移4万余人,绵阳在九寨沟地震应急救援中的表现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的同时,也得到受援者的赞赏。

震后十年绵阳发展大事记

(部分)

◎2008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四省分别对口援建绵阳的北川、平武、安县、江油四县市。

◎2009年11月,《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实施计划(中期调整本)》发布,其中绵阳重建项目7318个,总投资2266.25亿元,相当于绵阳建市22年投资总额的1.5倍。工程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2010年9月,北川新县城由山东省整体移交给北川县并启动城市运行——标志着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损毁严重的北川县获得重生,也标志着绵阳“灾后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2011年12月,中央文明委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授予绵阳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2年6月,金杯智尚S30上市庆典仪式在绵阳举行,标志第一款具备完全知识产权的“绵阳造”汽车正式诞生。当年12月,绵阳国家科技城市创新中心第一期启动运行。

◎2013年10月,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国防科工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以“创新驱动·高新技术·军民融合”为主题的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在绵阳举行。“科博会”成为绵阳又一张名片,此后每年定期举办。

◎2014年2月,绵阳市召开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启动区建设动员会,为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指挥部授牌,标志着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开建。同年,成(都)绵(阳)乐(山)客专正式开通运营,其中成都至江油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05分缩短至1小时14分。

◎2015年11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提出绵阳市重点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着力构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创新转化体系、产业培育体系、人才集聚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国防科研创新能力,形成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

◎2016年5月,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在绵阳建成运营。随后,四川军民融合研究院、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相继在绵阳挂牌成立。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14项主要任务、49件重点事项扎实推进。

◎2017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绵阳科技城“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努力把绵阳科技城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军民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同年,绵阳市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74.75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突破2000亿元的地级市;GDP增速达到9.1%,位居全省第一位。

◎2018年1月,绵阳召开市委经济工作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绵阳首次响亮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追求,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