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游仙全面推行“河长制”走出治河新路——一根指挥棒 奏响治水曲

http://www.scol.com.cn  (2017-06-08 07:43:27)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6月5日-6日,游仙区开展“碧水蓝天生态游仙”——芙蓉溪-魏城河流域环境教育行动,并举行了“漂浮垃圾不出乡”研讨会。这是游仙区建设生态游仙,保护水环境的又一有力举措。

2014年,游仙区被水利部确定为“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首次在我市推行“河长制”。河长一根指挥棒统领18个部门协同作战,关停整治污染企业,建起乡镇污水处理厂,发动“民间河长”主动参与河道管护,辖区内的河流逐渐清澈起来,水质也有了明显改善。

一根指挥棒18个部门联动护河

“河道管护牵扯到的部门很多,以违规挖沙洗沙为例,就涉及到环保、水务、公安等部门。虽然各个部门职责有明确划分,但在需要整合力量、联动出击时,往往难协调,实际的震慑力度和打击效果就更有限了。”游仙区水务局局长胡宗文说。

为此,游仙区从2014年起,就全面推行“河长制”,并创新建立了水务警务制,整合水务、环保、公安、环保、发改等18个部门执法力量,建立区级水务警务室、镇乡(街道)水务警务工作站,通过采取联合执法,加强企业排污、非法采沙取石等破坏水体环境和河道行洪安全行为整治。

新桥镇水务警务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现在,我们对偷捕电鱼、河道排污等群众举报的案子开展水务警务联合执法,大大提高了部门协同能力,水务、环保等部门可直接介入处理,将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也有效减少了刑事案件的发生。”新桥镇水务警务站站长敖翔说。

去年年底,新桥镇水务警务站接到群众举报,投诉辖区内一家洗沙场污染水源、噪音扰民。随后,水务警务工作站开展了洗沙场整治专项行动,约谈整治了一些洗沙场,规定晚上9点以后不许开动角磨机,要求过滤池加大淘洗频次,避免因堵塞而污染河道等。“春节后到现在,还没有接到因洗沙而导致的报警电话。”敖翔说。

管好责任田民间河长干劲足

6月6日上午,游仙区忠兴镇金鱼村,波光粼粼的芙蓉溪畔,巡河员谢春兰在河边巡逻,还不时与在河边洗衣的乡亲打招呼。谢春兰的工作是河流保洁,充当河流“清道夫”,同时寻找河流的污染源,在自己无法解决时报告给当地的“河长”。

这段河道的“河长”是文晓军,他一个人要负责5个村7.2公里的流域,难以及时发现问题。为管好自己的“责任田”,镇村两级干部带动村民,成立了芙蓉溪忠兴段管护协会,聘请了公益性巡河员,天天对河道进行巡逻。

“芙蓉溪流经忠兴镇场镇的这一段,弯道多、河道窄,从上游冲下来的生活垃圾、秸秆等很容易堵塞河道,遇上下大雨,河水经常将村民的农田和房屋淹没。”谢春兰说,“看到我们天天巡河,村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了,一些村民还自发地通过标识牌上的电话进行举报。”“现在村民实施秸秆粉碎还田,不再沿岸堆放,垃圾全部入垃圾池,水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忠兴镇还因此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谈起河道的变化,忠兴镇金鱼村书记、游仙区芙蓉溪忠兴段河道管护协会理事会会长曹华清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游仙区利用公益性岗位按照流域招聘20名巡河员天天巡河。巡河员发现重大问题,向“河长”汇报,“河长”视情况在“水务警长”配合下进行处理。河流所辖乡镇负责人为“河长”,所辖派出所所长为“水务警长”,河道巡河员及村民构成水生态保护的末端。该运行机制的管理范围不仅包括该区55条河流,还包括这55条河流流域内的106座水库、247道石河堰和7508座山坪塘等水体,做到了全流域覆盖,对污染影响水体行为一网打尽。

整治污水源体系建设在路上

在忠兴镇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排入芙蓉溪的处理水指标正常。忠兴场镇紧依芙蓉溪而建,以往居民的生活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芙蓉溪,原本美丽的母亲河成了不折不扣的臭水沟。

游仙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投资550万元,建成了忠兴镇污水处理厂。“现在全镇排放的所有污水都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芙蓉溪里。”村民刘云兰说,芙蓉溪的水质大变样,不少村民又开始在芙蓉溪洗衣服了。

整治河道环境,源头防控是重点。

游仙区以辖区内涪江、芙蓉溪、魏城河主要河流为重点,实行水环境断面考核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芙蓉溪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启动实施“引沉济芙”“引清济芙”水系连通工程,强化水系绿化,推进河道岸线风景区建设,促进流域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全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通过咬准跨镇乡流域关键,管好“大动脉”。同时,加强沿江沿河工业污染源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投入4500万元整治15家企业污染物排放,关停取缔5家重污染企业;出台《全面禁止肥水养殖工作实施意见》,引导鼓励生态养殖;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制定镇乡污水管网建设专项规划,恢复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治“小内脏”。此外,还强化小微水体“毛细血管”治理,建立区、镇乡、村、组、户五级联动机制,通过建设水源地涵养(隔离)林、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地标识牌等措施,强化房前屋后、田间路旁的水沟小渠管理、治理和保护责任主体,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河长体系。

在采访过程中,相关部门也提出诸如资金不足、机制不够健全等困惑,游仙在河道治理上作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游仙的河道治理体制建设正在路上。(蒋琳琳)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