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梓潼县改革转型发展案例——
“1+5”生态循环模式探出产业扶贫新路

http://www.scol.com.cn  (2016-11-18 10:49:57)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近日,随着5台集装箱货车满载着生猪驶离,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1+5”生猪扶贫养殖基地获得了第一笔收益:首批出栏的3296头生猪卖出了69万元,扣去人工水电等成本,全镇108户贫困户平均可分红4714元,距离脱贫又近了一步。

产业扶贫是新阶段脱贫攻坚的重点,是实施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梓潼县总人口38.5万人,农业人口30.5万人,贫困村29个。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6687户19964人。作为典型农业县,梓潼将创新改革的着力点聚焦到推动产业扶贫上来,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路子。

其基本思路是,县委、县政府是产业扶贫的组织者,负责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整合项目、落实政策;龙头企业制定生猪养殖标准,全程提供生产原材料和技术服务,回收产品;金融部门为贫困户提供产业扶贫贷款,政府提供担保;扶贫专业合作社是产业扶贫的主体,负责构建利益分配机制,选择经理人经营管理;农场主连片种植果园,消纳生猪粪污;贫困户用扶贫贷款和政府补助折股入社,按股分红。

基于这一思路,梓潼县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把所有贫困户整体纳入合作社范围,把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贫困群众现有资源资本化、产业化,贫困户用政府补贴款和扶贫贷款入股,集体经济组织用扶贫周转金入股,合作社依据贫困户多少修建正大“1100”生猪代养场(一栋代养场年存栏生猪1100头),按每30户左右一栋的比例修建,收入由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按股分成。正大集团负责提供仔猪、饲料、防疫和回收育肥猪,承担全部流动资金和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扶贫专业合作社只与正大集团结算生猪代养费,不与生猪市场价格挂钩,贫困户收入稳定、无风险。

根据计划,梓潼县今年将建立贫困专业合作社46个,修建正大生猪扶贫代养场75栋,可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如何保证贫困户长期稳定收益?一是企业主动让利。正大集团坚持在养殖环节少赚贫困户的钱,把赢利点放在饲料生产、畜产品深加工、品牌溢价、规模经营等环节;二是收益向农户倾斜。扶贫专业合作社的收益除逐年归还农户贷款和扶贫周转外,全部用于贫困户和集体分配,在贷款和周转金未还完前,集体适当少得;三是增强村集体扶贫能力。村集体参股扶贫合作社,适当分利,可解决“空壳村”问题,新增的贫困户由乡镇和村两委集体收入解决脱贫问题,使扶贫工作形成收入稳定、良性循环、防止返贫的良好局面。

据测算,每栋“1100”生猪代养场年纯收入在30万元以上。前5年,贫困户每年人均可分得2000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2万元以上。5年后,贫困户每年人均可分得3000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5万元以上,实现持久脱贫,长期增收致富。

梓潼“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的核心是将生态循环养殖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持续发展之路;前提是推动现代养殖业发展,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创新发展之路;关键是将种养业协调配套,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绿色发展之路。(赵斌)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