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时节,走马安县工业园,“上项目、兴产业、促振兴”的发展氛围迎面扑来:新广鑫粮机、新一美生物等建成投产;久信科技、好医生药业集团大规模小分子活性化合物、陈氏菜籽王等一大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豪茂魔芋1600吨魔芋食品加工扩建项目开始安装设备……奋力实现“两个翻番、三个提升、四个突破”,安县工业转型升级再提速。
今年以来,该县工业园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不仅保持了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而且,一口气实现了四个“增”:全年园区预计实现规模企业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2%;核心区预计实现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规模企业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同比增长13%。
招大引强
扭住项目“牛鼻子”
大力推进“项目引进落地实施年”,安县项目建设进入收获季,新广鑫粮油机械的正式投产,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全面动工……“企业纷至沓来,项目相继落地的‘群凤’齐舞景象,得益于安县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的举措。”县委常委、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晓军告诉记者,安县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牵牢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安县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技术等传统优势产业,瞄准汽车产业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心编制项目,加强项目推介。今年安县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举办了多次招商推介会,并精选了一批有经验、有人脉、有热情的工作人员组建驻点招商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长期驻点招商。仅11月,就拜访企业及机构32家,邀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39家企业及机构90人次到县考察投资环境。
据统计,今年来,该县园区共有在建项目21个,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36.15亿元,年税收1.79亿元;另有待建项目20个,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34.4亿元,年税收1.87亿元。
创新引领
助推产业转型
日前,位于安县工业园的三期头孢和粉针制剂车间GMP认证已通过专家评审,正等待国家药监局批准,该生产线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投产后年产值将增加10亿元。
安县工业园区争做创新试验田,紧扣改革创新这个主题,工业经济呈现新特点新趋势,用实际行动拔得创新型经济头筹。
工业园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为工业园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今年1月,该县银河化学公司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万吨级碳化法制备红矾钠核心技术及铬基新材料研究”,成为全国铬盐行业中唯一一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实现铬渣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企业。
类似这样正由“安县制造”向“安县创造”迈进的高科技企业项目在园区内还有很多。“这几年来,不少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加快转型步伐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核心竞争力。”该县工业园负责人说。
在着力建设生物医药、电子技术等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园、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战略转型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今年来,该县就抢抓汽车产业二次布局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一号工程”,整合全市汽车产业招商资源,加快建设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
牵线搭桥
盘活存量资产
安县工业园的久远智能监控有限责任公司,数十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装修厂房。“1个多月前,这里还十分冷清。”公司总经理德杰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是四川力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因为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等原因,建成后一直未正式投产。今年11月,在工业园的“牵线搭桥”下,久远智能收购了这家公司,连带还整体转让29088.69㎡厂房,新的企业将在现有厂房的基础上迅速投产,将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全力发展以嵌入式系统技术为核心的消防电子设备。
为保证项目上马“有地用”,园区通过各种手段,以租用闲置厂房的方式引进新项目,转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好医生药业有限公司因运营不错,一直想扩大生产规模,但苦于受厂房所限。在工业园管委会的联系下,该公司饮料瓶生产项目“牵手”绵阳华锐玻璃有限公司,在成功实现了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让另一家企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针对目前经济新常态,关键是把生产要素盘活,减少铺摊子,不再搞大规模投入旧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任晓军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安县通过联合引入、转嫁盘活等多种方式,促使多年停产、半停产的企业重见“艳阳天”。至今,核心区共盘活的闲置土地和低效厂房已吸引21个项目落户,盘活土地684亩,盘活厂房或办公用房13.93万平方米,新增投资5.57亿元。“十三五”开局在即,围绕打造500亿产业园区目标,安县将以调转促为抓手,以改革求发展,向创新要效益,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园区功能,奋力赢得工业经济发展又一春。(唐巍 钟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