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北川:“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www.scol.com.cn  (2018-04-11 10:10:14)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尹勇  

□付江

4月9日下午,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场镇的振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口聚拢着一群村民。正值春茶上市的时节,每天都有不少茶农来这里出售茶叶。因为地理优势,北川的茶叶品质不错,自2010年该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吸引了附近大水、岩羊、景家、石椅等几个乡的668户茶农投身茶叶产业,而随着“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渐渐走上轨道,村民的收入也日益增多。“最初附近还有29户贫困户,现在只剩7户正在脱贫,这都是羌茶带来的变化。”该合作社负责人吴红说。

曲山镇羌茶产业的发展,是北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作为农业县,北川县委、县政府对县情和产业发展规律有着清晰的认知——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走出具有北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围绕这一点,北川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改革,誓摘穷帽,扮靓家园,奋力谱写北川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A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来源

同样是一亩坡地,过去种粮食,每亩不过1000多元的年收入,而改种高山蔬菜,每亩地每年可增收2000-3000多元。这样的变化,来自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山蔬菜是高品质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换来的是市场的供不应求。

作为高山地区,传统农业是北川的短板。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活力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北川始终聚焦农村改革,不断健全农村农业改革体制机制,扎实推动土地确权颁证、林业确权颁证等改革事项,同时因地制宜,选取适宜北川县情、具备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作为发展方向,目前已建成“五大特色基地”75万亩。

分散的个体农户,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力量薄弱,品牌和产品品质难以提升。破解之法来自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壮大,已实现全县31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花魔芋、苔子茶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享誉国内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领跑全市。

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北川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推广庭院式微循环等四种“种养循环模式”。同时,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作用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改革成效明显。

B

助推农村群众迈向美好生活

产业发展并不是乡村振兴的终点,更关键的是农民增收,过上美好的生活。为此,北川县委、县政府创新体制机制,力争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双促进”。数据显示,2017年北川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4元,同比增加1137元,增长10.6%,增速连续5年领跑全市,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四川省农民增收先进县。

2018年召开的北川县委经济工作暨全县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北川要实现在全省少数民族十强县中晋级升位,加快建成“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的奋斗目标。为此,北川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消费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为北川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夯实底部基础。

目标确定,行动随即展开:高规格编制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10余个;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插上“e”翅膀,农特产走出大山,在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绩效考评中排名全省第一;持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乡村旅游不断提质,“三动型”旅游发展模式助农增收,农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随之带来的成效也显而易见——北川累计减贫19135人、6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以下,顺利通过市初验和省考核验收、第三方评估;社会组织扶贫、村级财务“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两项工作得到国家相关领导肯定性批示。

北川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广阔。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