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丹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1月25日,绵阳科技城管委会10楼,中国商飞—绵阳市大飞机产业合作联络处办公室里,一架大飞机的模型吸引了每个到访者的关注。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图片作者为 刘军
不久前,在该办公室的协调下,一批绵阳企业前往上海,与中国商飞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中心对接,为进入商飞配套体系做准备。
跨越千里的产业联动,关键在于绵阳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绵阳是中国科技城,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而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城直管区的绵阳高新区理应当仁不让。
高
聚焦“高精尖” 推动优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这是钙钛矿颗粒,按一定浓度添加到扩散板后,能降低能耗,还可将液晶显示色域从72%提升到131%。”1月25日,在绵阳科技城直管区的绵阳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指着黄色、红色颗粒介绍,该项目将在绵阳产业化。这个由浙江大学叶志镇院士团队带来的项目,是“云上大学城”牵线搭桥的成果。
作为绵阳市引进入驻“云上科技城”的首家院士团队项目,浙江大学叶志镇院士团队发起成立绵阳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创新街区。该公司已与长虹电器多媒体产业公司、西科大材化学院共建“量子点新型显示联合研发中心”。
聚焦科技创新,这是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高质量发展的秘诀。一组数据可以作为佐证: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9%、保持全国前列。创新平台总数达91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46家、市级38家。
坚持开放合作,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为例,通过该赛事,绵阳高新区促成技术合作20余个,意向合作金额3640万元,一批本土企业借此平台与外地科研机构达成技术合作。
着力打通“实验室”与“生产线”间的壁垒,一批转化平台在此诞生——推进储能电池、永磁材料、集成电路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中电科九所先进磁性器件及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华尔科技集成电路中试研发平台、巨星稀土永磁研究院,推动长虹、京东方等与中物院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投资280亿元的绵阳巨星永磁材料项目
受此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我们实施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聚力壮大产业集群。”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年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均居绵阳市第1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总数居绵阳市第1位;长虹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榜单。
“新”
铸就产业之基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要承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动能,还离不开一系列产业配套政策。
围绕正加快大力发展新型显示、磁性材料、新型储能、电机等特色产业,绵阳高新区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结构高端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能级规模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新型显示产业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获批四川省首批制造强省试点市地标产业。
新年伊始,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新型显示产业园A区的四川华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加足马力赶生产。该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小于1000颗最快24小时快速芯片样品封装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华尔科技董事长吴峰表示:“目前,我们全部产线已满负荷运转,正在产线扩能,预计年产值将超过2亿元。” 华尔科技是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绵阳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A区。
为加速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绵阳高新区先后建设了新型显示产业园A区、B区和C区建设,秉承空间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的“三集新发展”理念,针对新型显示配套企业的共性需求,量身打造现代化标准厂房,为招商引资企业快速落地提供“拎包入住”,实现“建设一个园区、落户一批企业”,高效推动相关产业“成势”。
为让各类主体能够安心发展,绵阳高新区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外塑“颜值”,内提“气质”,让企业入园满园,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同时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品牌,通过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确保惠企、助企政策落实到位,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高效运营“爱高新”智慧信息化平台,实现“审批不出园”“园区事园区办”。
总投资100亿元的埃克森新能源项目
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众多项目、企业不断“破土”而生、成长壮大,多条产业链逐渐塑造成型,一个个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2023年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区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1%、高于全市1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达133户,全年新增500亿级企业1户、200亿级企业1户,成为全市首个产值规模突破千亿的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