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绿色发展”的北川实践

http://www.scol.com.cn  (2016-05-27 09:36:43)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 汪建军

北川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良好的生态是北川宝贵的资源,也是北川后发跨越的最大潜力。近年,北川把建设“生态强县”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引领。鉴于特殊的县情,北川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战略途径。在实践中,北川注重运用高科技、信息化、循环低碳等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通航、应急、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并严把项目准入关,从产业引进源头上体现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对重污染、高能耗、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北川地处号称“神秘天地线”的北纬31度附近,保存了全球同纬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海拔相对高差4229米;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境内林地面积3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7%;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浓度达11-28万个/立方米,是北京、上海、成都等中心城市的20倍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40天;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片口竹林沟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宜人。境内生物物种多样,有野生动植物2665种,其中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小熊猫、珙桐、红豆杉等重点保护动植物87种。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大自然的特殊恩赐,更是北川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北川,加快发展更加迫切,只有用绿色发展的理念搞建设,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统一,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近年来,北川通过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让蓝天常在、青山常驻、绿水常流。面对高投入、低产出的落后产能,全县进一步加强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先后组织专业机构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制定总体规划,对煤矿及硫铁矿进行了政策性关闭,对一些小造纸企业和造纸作坊企业,政府出台了关停转产方案,对转产的造纸作坊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全县加大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力度和小流域治理力度,打造生态北川、绿色北川。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绿色有机农业等高端产业,着力培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绿色发展融入三次产业增量、转型、升级的全过程,打好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探索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转型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为充分利用好北川良好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依托北川羌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九皇山、药王谷、寻龙山、维斯特等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小寨子沟、吉娜羌寨、石椅羌寨等一大批优质旅游资源,注重文旅结合、农旅结合、林旅结合,大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目前全县一个5A、四个4A级景区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建设生态强县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生态强县”建设活动是北川新常态下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实践。2009年,《北川生态县建设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并通过县人大审议,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经过5年多的努力,已基本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要求。截至目前,已命名省级生态乡镇5个,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1个,市级生态村203个,市级生态家园28204个,县级生态家园2245个。新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6平方米,几乎是住得有多宽、绿地就有多大,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进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初步显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普遍提高。近年来,各地在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行动中,除了重视环境卫生的改善,更是以此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使活动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批生态农家乐、生态羌寨初具规模,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党校)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