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涪城: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华丽转型”

http://www.scol.com.cn  (2016-01-27 15:47:43)  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  
编辑:李伟  

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张伟 洪刚 记者 郭文丹)刚迈入2016年,涪城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杨关产业带,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科技部下发《关于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通知》,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杨关产业带上的关帝镇、杨家镇、玉皇镇3个乡镇,组成了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核心区域。而在2015年5月,杨关产业已经荣膺首批四川省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涪城共有12个乡镇,其中纯农业乡镇7个,均分布在杨关产业带上及周边,农村人口仅占全区总人口的1/6,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仅为5.8。一个以城市经济为主体的市辖区,何以在城市周边打造一道现代农业亮丽的风景线?涪城的做法是:立足服务城市,大力探索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动力、新模式,以创新改革引领传统农业迈步现代农业。

效果显而易见:2015年,该区农业增加值16.2亿元、实现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突破1.5万元、同比增长13%,辖区经济位列“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榜首。

“五彩田园”:

百万人口城市的“后花园”

走杨关大道,逛五彩田园。2015年,这一句像“台词”的话语,实实在在地成为绵阳人口中的“热词”。

不为别的,“五彩田园”所勾勒出的田园景象,总是那么撩人: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田野里,一条行道树笔直挺拔、绿道蜿蜒清新的宽敞乡村道路——杨关大道,一道与公路并行、有着公园式景观河堤的小河——阴山河,纵横在60余平方公里的阡陌中。环绕一路一河,4500亩芦笋、1100亩莲藕、1.2万亩绿色优质蔬菜构建起一条现代农业景观带,星罗棋布其中的,有西部普罗旺斯之称的“原香·国际香草园”、以定制和体验著称的生态产业园百膳缘、桑蚕文化体验园天虹丝绸园、生态湿地公园醉香园等数十个观光休闲项目区……

“这里就是杨关产业带上的五彩田园景区,被誉为绵阳国家科技城的‘后花园’、‘生态走廊’。”涪城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属于浅丘地带,含杨家、关帝、丰谷3镇2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启动建设前,该区域发展相对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昔日鱼虾成群的阴山河已缩小为小沟渠。当地群众主要以水稻、油菜、生猪等传统种养业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一片空白。

“区委、区政府主导,镇、村、组和当地农民共同努力,先后投入资金7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形成了产业连片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新村建设初具规模、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的格局,成为既具生产开发性、也具旅游休闲功能的区域。”该负责人说。

去年春天,绵阳市第四届乡村旅游节选择在这里盛大开幕。去年一年里,到“五彩田园”景区休闲度假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当地村民以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的形式获得收益,人均增收3000元。“这是过去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村民们说。

“互联网+”:农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真新奇哟!这里的茄子、番茄都有‘身份证’,在没有施化肥农药的蔬菜大棚里,摘下番茄用手擦一下,就可入口……”1月16日,周末,一场亲子采摘活动在杨关产业带上的“百膳缘”项目基地举行。对现代农业怀着强烈好奇心的绵阳城区某小学3年级学生及家长们,相邀齐聚在这里,兴致勃勃地用手机扫描贴在农产品包装袋上的二维码,了解手中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在视频监控室,查看有机蔬菜田的种植情况……

带给孩子和家长们新奇感受的,只是涪城区利用“互联网+”,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冰山一角”。今年以来,该区持续在农村电商平台、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建设上着力,相继打造了产销对接、产品安全、信息支撑的现代农业升级版。

而建立农产品安全监测追溯平台,更是倒逼着涪城农业转型。“不生态怎么行?消费者通过建设在田间地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视频监控系统在线看到种植管理全过程。”以专业生产有机绿色蔬菜而受到消费者青睐的绵阳丰邱涵蒙农业科技公司,便是全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视频监控的企业代表。该公司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蔬菜种植区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生产企业、农业监管部门、消费者均可在企业官网、微网及会员QQ群中,通过群视频实现实时在线网络基地现场生产情况直播,了解有机蔬菜种植的全过程。

涪城区首批建立“互联网+追溯平台”的企业——四川鸿宇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的每一批葡萄产品都贴有产品追溯码。消费者可用手机扫描产品包装袋上的二维编码,便立刻能在手机上看见该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记录、质量检测、物流记录等基本信息。同时,企业也通过追溯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产品质量管控水平,实现了产品优质优价。如鸿宇绿色葡萄销售价格比市面上普通葡萄价格高出2至3倍,平均价格在20元/公斤以上。2015年,该公司共打印追溯码1万余张,实现绿色葡萄互联网销售成交4000余笔,销售量达20吨,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

“农民工创客”:农村新风尚的“引领者”

“参加科博会上的展示,这是我做梦都在想的!”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绵阳)科技城第三届国际科技博览会人才交流大会上,位于该区杨关产业带上的80农庄庄主黄健,带着他的产品参加返乡农民工创业成果展示,着实是一件十分露脸的事。

能够在如此高规格的大会上参展,得益于去年9月,涪城区人社局就业促进股、区就业局服务管理局创业指导中心3名工作人员专门送到他家的“消息”。部门工作人员下乡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政策宣讲、提供各类发展信息,在涪城区已成为常态。该区通过项目支持、要素统筹、专题培训、宣传带动等措施,为农民工返乡当“创客”提供帮助。

在成功创业的同时,农民工创客也成为推动农村不断发展变化的“源头活水”,成为引领农村变化的“新风尚”。2014年3月,怀着“妈妈每天都能吃上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初心的孝顺女邓雪梅,结束在外4年的务工经历,开始在杨家镇朵朵树村正式实施朵朵生态农庄项目。两年不到的时间,因为创业,一条从村口直通园区宽约3.5米、长约2.5公里的水泥路正在建设中,让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为园区内127户农户小院免费提供外观风貌打造,为今后开农家乐打好基础;园区带动200余名村民就地务工……最让邓雪梅自豪的是,农庄种植的水稻,是全程绿色生产,不使用除草剂、化肥、驱虫剂等,全部采用人工看护。“按50元一天的人工费,去年仅给村民发放水稻看护费就支了30多万。”邓雪梅表示,全程绿色生产,不仅让米更香,而且环境也得到持续改善。以往很少见到的萤火虫,每逢夜晚,便漫天飞舞,十分壮观。

据统计,截至目前,涪城区农村“创客”达106人,从事行业主要分布在餐饮、加工制造业、销售、养殖等行业,带动周边村民就业580人。创业投入规模10万元以下的占33%,10万以上50万元以下占36.8%,50万以上占22.6%,其中有2家企业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该区已开始建立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以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积极投身创业。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