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涪城精准扶贫 1722名群众摘“穷帽”

http://www.scol.com.cn  (2016-12-28 10:22:19)  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  
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 (曹坤 梁明 记者薛世荣)岁末年初,涪城区脱贫攻坚考核组对全区12个乡镇开展脱贫攻坚考核,通过随机抽取,对抽取到的10%的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走访。考核结果显示:2016年,全区889户贫困户,1722名困难群众在各级各部门的倾情帮扶下实现脱贫摘帽。

涪城区在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清楚掌握各户基本情况后,制定了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规划,按照项目拉动、龙头带动、帮扶推动的扶贫思路,根据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落实帮扶措施,加快推动扶贫解困工作。

项目拉动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今年7月15日,新皂镇五角堆村村民蒋玉华从镇上领到了28只小鸡,散养在院子周围,平时只需定时喂点玉米粉,这样的劳动强度,即便是74岁的她也能胜任。按30元每公斤的土鸡市场价,这批土鸡她卖了2000元。

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定远说,此前,每年年底新皂镇都会为贫困户送去400元的慰问金。2016年,该镇慰问换了一个形式:与乡镇上的一家养殖合作社达成协议,为每户换来了28只小鸡。考虑到贫困户缺少养殖经验,由养殖合作社代养一个月,由鸡苗长成0.35公斤左右的小鸡后,再统一分发到贫困户手上。

“这种鸡是从广西引进的,特点是成长较快,大概120-140天就可以出栏,从而加快周转的速度。根据新皂镇与养殖合作社的协议,贫困户可以赊购小鸡。这意味着,在上一批小鸡出栏前,就可以预购下一批,从而养殖不断档,一年可以养2-3批。仅此一项,就可为蒋玉华带来每年6000元的增收。”刘定远说。

除了“小鸡换大鸡”扶贫项目外,蒋玉华还加入到村合作社,种了2亩青花椒。3月种下的青花椒,现在已经长到1米多高。她期待的是两年后青花椒进入盛果期,到时候每个社员每亩分红将突破7000元,家里的持续增收问题将得到解决。

精准扶贫中,涪城区一改过去送钱、送物“撒胡椒面”式的扶贫为“捆绑投入”式送项目、送技术、投入资金,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今年,区级财政投入300万元,用于632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强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

龙头带动托起贫困户“致富梦”

“以前种传统农作物,一年累死累活,一亩地收益只有几百元。今年,我家2亩地搞起蚕桑养殖,蚕茧卖给当地的龙头企业,一年下来,收入了2万多元。”杨家镇回龙寺村村民肖长金一家5口人中,80多岁的父亲已经没有能力下地干活,母亲和他又是残疾人,儿子在外读书要花钱,一家人生活的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没有搞蚕桑养殖之前,他家是当地的贫困户。

肖长金口中的龙头企业就是四川天虹丝绸公司。如今,这家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了“公司+共育户连农户”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发展高标准蚕桑基地,提高蚕业科技水平,使蚕茧质量、农民养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蚕茧收购市场井然有序。

在“公司+共育户连农户”经营新机制下,企业和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在蚕茧收购和经营方面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依靠科技提高蚕茧质量,而不是采取压级压价、杀鸡取卵的办法来获取超额利润。在行情不好时,通过加强管理,降低费用,保护价收购,保护农民利益,稳住蚕桑基地。同时,共育户不仅要为农民共育小蚕,还要对他所负责的养蚕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公司根据共育户的共育质量,农民单产高低,交售的蚕茧数量给共育户结算费用。

2016年,涪城区整合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项目资金2141.58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为贫困农户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该区坚持以“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园区+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已有“杨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涪城区现代蚕桑主导产业园区”等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玉皇关帝万亩蔬菜示范区、关帝丰谷万亩水果示范区等万亩亿元产业基地8个。

帮扶推动织牢4张社会救助网

罗瑞永是涪城区关帝镇的一位残疾人。为了帮助他脱贫致富,区残联通过残疾人创业培训等载体,帮助他创办了三木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户会员100余户,养殖商品鸵鸟1000余只。如今,罗瑞永创办的残疾人鸵鸟养殖扶贫基地获得8万元的奖补资金支持,吸纳当地4名农村残疾人参与鸵鸟养殖,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类似这样的残疾人扶贫基地,涪城区一共打造了13个,其中11个位于农村,已解决了70多名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精准扶贫中,涪城区通过帮助推动,织牢4张社会救助网,倾力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解困。

织牢低保兜底网。今年7月1日起,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640元提高到3120元,超过3100元的扶贫标准,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民政部门对今年计划脱贫人口,按其年收入与扶贫标准的差额,增发补差资金25.9万元,发放面积达100%。

织牢特困供养网。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400元和300元。目前,全区符合条件的804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个,集中供养603人,集中供养率达75%。

织牢临时救助网。对遭遇火灾、车祸等意外事故和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的贫困家庭,给予临时救助。今年累计临时救助797户次,共支出86.37万元,户均救助水平1084元。

织牢医疗救助网。资助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参保参合,今年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653.2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0280人次,医疗救助重点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到70%。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