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产业带动 低保兜底 医疗救助 住房改善
涪城:用“绣花功夫”纵深推进“插花式”脱贫攻坚

http://www.scol.com.cn  (2017-07-04 09:14:05)  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  
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王荔 杨海燕 记者 薛世荣)“2017年底以前,全区787户1645名在册的贫困户必须全部脱贫......”在日前召开的绵阳市涪城区脱贫攻坚大会上,区委书记郑志恒再次对全区“头等大事”脱贫攻坚工作下了死命令。

上述贫困户非国定贫困户,属于该区自加压力,适度提国定高贫困线标准,于2015年细筛详查而出的“涪城贫困户”1673户3346人,经过去年努力后余下的贫困户。因为早在2014年,涪城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已全部脱贫解困,率先全面完成全国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涪城区围绕“两不愁”“三有 ”“三保障”,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城乡融合、转型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机制,通过产业带动、低保兜底、医疗救助、住房改善等“四个一批”,用“绣花功夫”纵深推进“涪城版”的“插花式”脱贫攻坚,确保“不让一户贫困,不让一人掉队。”

产业带动一批,用“造血”解决根本

走进新皂镇五角堆村,满山的青花椒压满枝头,昔日荒芜土坡,如今已变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2016年,涪城区新皂镇五角堆村推出了“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的模式,成立了永盛源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据新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永盛源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栽种、管理、销售,大大提升了社员的利益,降低了经营风险。同时,合作社还在每年纯利润中提取5%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弥补亏损或转为社员出资,提取5%的公益金,用于技术培训、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提取5%的管理费用(村上3%,社上2%),用于壮大集体积累,而纯利润的60%用于社员的分配,纯利润的25%用于第二年合作社的农药、肥料的采购、种植技术的培训等。

涪城区在扶贫工作中,依托天虹丝绸等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探索建立了“公司+农户”“专合组织+贫困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等方式,有效激发困难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我现在不仅是股东,也是花椒基地的工人。”正在摘花椒的村民李大姐介绍,以前村里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村里的山坡全是草,没人打理,“我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就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年除了分红,还能挣份工资。”

“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仅是涪城区产业扶持的一项举措。该区在产业扶贫中实行“捆绑投入”式送项目、送技术、投入资金,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低保兜底一批,坚决不落下一个

“每个月能领到200多元的低保钱,再加上我收废品的钱,现在再也不用为吃发愁了。”最近,玉皇镇团鱼村89岁的贫困户唐桂琼特别高兴,因为儿子罗志礼因车祸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后,家中仅靠唐桂琼拾破烂来维持生计,让这个家庭生活过得很是艰难。

玉皇镇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团鱼村精准扶贫帮扶领导小组为她家跑办低保,帮他们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该镇共有在册贫困对象130户271人,为鼓励和调动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和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该镇采用因户、因人施策,对有劳动能力实行产业脱贫,无劳动能力的实行政策兜底脱贫。并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把农村贫困户中符合享受低保政策的对象全部纳入,切实保障贫困对象的基本生活。“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罗志礼再也没有之前的颓然与彷徨。

“决不不落下一个。”为此,涪城区织密低保兜底民生网,完善全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并全面落实《“两线合一”实施方案》,将857名无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等特困人员,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解决,并将低保补助标准农村提高到275元/月。“低保兜底”凸现了涪城区对情况特殊困难群众的特别关怀,真正实现“改革成果惠及全区群众”。

医疗救助一批,看病不再难与贵

“有了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帮我们解决了大部分的医疗费。”近日,领到5000元的医疗救助金,青义镇村民易先述感动不已。

易先述本人因肝癌做手术,花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妻子又患有糖尿病。一家生活全靠儿子和媳妇在外打工。为减轻这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区民政局为他家顶格发放了医疗救助资金5000元,加上新农合报账,每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80元,帮助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终于度过难关。

易先述仅是涪城区医疗救助的受益者之一。为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涪城区出台了《涪城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全区农村困难群众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及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等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全覆盖,对认定的农村患大病医疗救助对象,可一次性发放最高达5000元的医疗救助资金。同时,还提高了区内就医报销比例,使贫困对象个人医疗费支出控制在10%以内,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贫困户负担。

截止2017年6月,涪城区已为农村患大病医疗救助对象875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103.35万元。

住房改善一批,确保住上好房子

安居才能乐业,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涪城区全面启动实施了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

“我们不仅可以住上新房子,还获得3.5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金峰镇穿山洞村村民杨世坤看着即将完工的新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杨世坤因糖尿病、肺气肿耽误生产劳动而致贫,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为了让困难群众早日住上新房,2016年金峰镇全体干部齐上阵,积极寻找社会力量,采用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的办法,拆旧屋,建新居。据了解,目前金峰镇易地搬迁55户,其中覆盖精准扶贫户3户。如今,住房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让贫困家庭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不再是梦想。

据了解,自今年以来,涪城区通过产业带动、低保兜底、医疗救助、住房改善等“四个一批”,纵深推进扶贫工作。截止目前,根据6月初到村入户抽查288户贫困家庭的情况看,预计脱贫率达50%以上,将顺利完成“双过半”目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