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创新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10-27 18:31:32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杨海燕 绵阳频道 薛世荣)“查阅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听汇报、对实时发现的问题现场记录限期整改……”自10月12日起,绵阳市涪城区脱贫办开启了脱贫攻坚最严格的一轮督导工作,对各镇、涉农街道及新增的20户以上贫困户的重点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

涪城美丽乡村生机勃勃

查必严,难必除。作为绵阳主城区、科技城发展核心区的涪城区辖区内无贫困村,贫困对象分布散,属“插花式”贫困。近年来,涪城区围绕消除“插花式”贫困,一户不漏,一人不落,紧扣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创新举措,不断探索“输血”“活血”“造血”层层递进的帮扶机制,下足“绣花功”,全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识别时的2630元提升到2019年的10856元,增幅达到312.8%。

四级帮扶全覆盖制度先行严落实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涪城区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党政同责”,举全区之力,集各方之智,着力构建“区、部门、镇、村”四级帮扶体系,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医疗专家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进行慢病登记

深秋的清晨,透着微微的寒意。杨家镇鲜家坝村第一书记袁燕和往常一样,早早到村里开始一天的工作。

“目前村里64户1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袁燕介绍,从2018年2月被组织选派任第一书记起的两年多时间里,她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意。“虽然我们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但本着脱贫不脱帮的原则,我们将继续扎根基层,帮着脱困户过上富裕的日子。”

为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涪城细化责任清单,制定了《涪城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牵头负责事项》《涪城区脱贫攻坚责任清单》等,明确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村部门负责人、包户干部等11类人群的帮扶工作任务清单,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采取“1+1”“1+N”方式为全区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2678人,确保了帮扶工作全覆盖、不掉链。

今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保障春耕,不误农时,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逆行而上,与村支“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成员一道,既当疫情防控“战斗员”,又做脱贫攻坚“服务员”。同时,涪城区还派出了50余名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小春粮油作物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以及小麦、油菜的追肥、锄草等技术,做到战“疫”战“贫”两不误。

“今年虽然遭遇疫情,但有村里干部的帮扶和区上派来的技术员指导,农作物并没有受到影响。”鲜家坝村村民赵德福乐呵呵地说,“今年我们全家的收入有3万多元。”

涪城区帮扶干部在贫困户家中走访调查

赵德福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镇村干部帮扶和自己努力发展生猪养殖,如今已脱贫。“只要努力,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看着精心喂养的黑猪一天天长大,赵德福眼里是满满的自信。

为巩固脱贫成果,涪城狠抓防返贫致贫,制发了《涪城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

持续稳定促增收靶向施策扶到位

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是脱贫攻坚根本。近年来,涪城区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作为核心目标,针对不同目标群体,通过产业创收、就业增收、政策保收,按照“覆盖全、渠道多、收益高、结构优”的原则,精准施策,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能劳多劳”,无劳动能力家庭“应保尽保”。

\

稻虾丰收

脱贫攻坚,产业为根。近年来,涪城区高标准推动产业发展,积极拓展贫困户收入渠道。

走进新皂镇莲花池村,数十亩刚刚栽种的油菜苗,为金色的秋日增添了几许绿意。“这一片都是,承包的50亩加上自家的10亩地,”村民冷建正与雇请的村民一起栽种油菜苗,“准备拿30亩种油菜,20亩种羊肚菌,剩下的就种芍药花和沃柑”。

今年43岁的冷建,2016年因意外大火被严重烧伤,治疗花费了240余万元,耗尽了家里多年积蓄,还欠下了债务。为帮助他渡过难关,2018年冷建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帮他申请了低保,解决孩子读书问题,还对他家危房进行了改造。

“是政府的扶贫政策、是村干部的帮助,让我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冷建没有“等、靠、要”,而在帮扶单位、镇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支持和帮助下,申请了4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流转了6亩土地栽种芍药花,当年就实现了8000元的销售收益。“现在我又在种羊肚菌、沃柑,收入还不错,今年的收益在50万元左右,再过两三年我就可以还清欠账了。”冷建开心地说。

冷建的脱贫故事只是涪城推动产业发展促脱贫的一个缩影。如今,蚕桑、花椒、蔬菜、芦笋等产业在各镇村遍地开花。全区已建成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0.4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24万亩、新增农机动力0.2万千瓦、新建提灌站3座、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个、新建或改造现代经作基地1.1万亩。

就业作为高质量脱贫的根本之策,涪城区把劳动就业作为提高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19年全区劳动就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4.4%。

“政府考虑到我们家比较困难,安排了两份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近1200元钱。”今年51岁的吴家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邬太富介绍,他儿子患有先天智力障碍,2011年妻子又查出患有尿毒症,所有生活重担全是他一人承担。“除了负责的清洁卫生和公路养护,平时再种地和养点生猪,现在全家生活保障没有问题。”

“土专家”田间讲授种植技术

“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托底安置”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根据贫困人员自身实际,开发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巡查、河道巡查、护林绿化、乡村保洁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公益性岗位360个,重点对贫困劳动力中的大龄、残疾等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就业。在疫情期间,为服务镇、村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区有岗位需求的10个村新增临时公益性岗位13人,主要从事疫情防控和保洁消毒工作。

近年来,涪城区对有公益性岗位需求且符合岗位条件和资金使用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过渡安置就业率达100%,已累计过渡安置就业498人次,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493.82万元。

除公益性岗位,涪城区还组织贫困人员参加“就业扶贫专班”培训,举办“就业扶贫进乡村”等各类招聘会,拓宽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增收渠道,也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在扶贫工作中,涪城区还聚焦“孤、寡、老、弱、病、残”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动态稳定地高于国家扶贫标准。同时,涪城区还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安全住房、基本医疗障和义务教育问题作为底线任务,持续巩固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能力。

据悉,2018年-2020年,涪城区投入区级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三改两建”危房改造约2000户,住房保障长效机制建立。

截至9月底,全区共1515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申报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通过审核住院总费用1419.89万元,其中医保报销969.15万元,卫生扶贫基金救助267.87万元,个人自付140.34万元。

巩固提升不脱“帮”精准督查提质量

“请问你的帮扶对象叫什么?”“致贫原因是什么?目前情况怎么样?”“目前你的帮扶措施有哪些?”……为确保各项扶贫政策真正落实落地,在帮扶工作中,涪城区通过采取实地督导、专项巡察、随机暗访等方式在扶贫一线开展靶向督查、督导、督战。重点检查精准扶贫工作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贫困户喜获分红

“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督查,一年内对20户以上贫困户的行政村全覆盖。”涪城区扶贫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村民聊生活、评干部、听诉求、说建议、谈发展等方式,在拉家常中查找扶贫领域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涪城创新制定《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50条刚性规定》《涪城区强化帮扶责任提升脱贫成效十条措施》,明晰问责情形,从严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完成。对于督查发现的问题,以《温馨提示》《督查通报》等方式,点对点反馈至有关区级联系领导、分管领导以及有关乡镇党委或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组建了12个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以及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集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按照“责任制+清单制”工作方法逐项整改销号,形成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整治高压态势。同时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对已脱贫对象进一步巩固提升,保持在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政策。

走进吴家镇广福村,在青山之间,一幢白墙灰瓦的农家民居格外引人注目。村民李凤琼正拿着扫把清扫院子。“我们是赶上了好时候,得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着想,让我也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新房子。”

据李凤琼介绍,她家修新房时国家不仅补助了2万多元,还帮着置办了家具家电,购置了厨房和厕所用具,接通了自来水。“我现在每年收入近2万元。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还帮我发展生产,今年3月帮扶干部还送来了15只鸡苗,如今鸡苗长大,大概能卖2000多元钱。”李凤琼开心地细数着家里这几年的变化。

为杜绝帮扶工作的形式主义,涪城区还将帮扶干部综合表现与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目标绩效等紧密挂钩,明确8项奖惩措施和9种问责方式,以最严的追责问责措施倒逼工作责任落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