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以“发展热度”提升“民生温度”

2020-12-22 14:20:37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杨海燕 绵阳频道 薛世荣)区属经济总量连续突破300、400、500亿元大关,2016—2019年均增速达9.0%,高于全市年均增长率0.4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GDP总量有望实现翻番。

连续5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3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荣获2018年、2019年“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跻身赛迪顾问中国百强区榜单……

站在新时代潮头,回眸“十三五”,绵阳市涪城区不忘初心、牢记嘱托,以攻坚克难的干劲、砥砺奋进的韧劲、时不我待的拼劲,聚焦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社会民生等方面,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阔步前行,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产业发展点亮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在位于涪城临港经济发展区的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身穿防尘服的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

绵阳惠科项目于2018年4月18日签约落户涪城,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8月8日主体厂房封顶,12月7日首台曝光机顺利搬入厂房,今年4月29日产品正式点亮。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年税收10亿元。

绵阳惠科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是涪城区乘势而上,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缩影。

位于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心区,涪城拥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涪城区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将涪城全域细化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涪城区属范围)、临港经济发展区、中心城区、农旅融合区四大片区,推动全域发展。

随着绵阳惠科项目、龙华凤凰膜都、富临精工等企业的入驻,临港经济发展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是涪城区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产业的集聚地。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1%,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的挑战,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4.5亿元,同比增长7.5%。目前,临港经济发展区已成功申报省级光电产业园特色园区。

隆冬时节,寒气袭人。站在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的涪城区域,却能感受到这块热土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里,“四纵四横”主干道基本贯通;八大科技园等产业承载平台总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一座座新建楼宇拔地而起;科技智谷内,5G产业快速发展的铿锵音符正高亢奏响。

在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中,涪城区紧扣建设科技新区、产业新区、城市新区,重点布局科技创新、城市开发、基础设施项目,近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47亿元。目前,科技智谷已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

作为绵阳市主城区,涪城区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人文发展、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据了解,为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涪城区已建成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并成功入选省级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持续位居全市第一,占GDP比重较2015年提升13.4个百分点;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比超过30%。

与此同时,涪城区还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近郊农业,按照“三年三园三步走”规划,将梯次建成“千鹤桑田”蚕桑文化、“湖光山色”亲水湿地、“蔬香绿野”芦笋大健康三大农业主题公园,打造绵阳城市后花园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103个,其中,“涪城蚕茧”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涪城芦笋”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获评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

聚焦改革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推动新发展,新变革催生新机遇。

近年来,涪城区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打出系列改革“组合拳”,破难题、探新路,一大批改革项目落地有声。

“没想到不到2个小时就办完了,还只跑了一趟。”在涪城区行政审批大厅,前来办理公司业务的陈先生感叹道,“以前至少要跑一周,来回好几趟。”流程的简化、时间的缩短让他真切地感受到涪城营商环境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正是涪城区使出“真功夫”,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结果。

“十三五”期间,涪城区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涪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重磅推出聚力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优化营商环境“三度服务”20条措施,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三个阶段,为企业提供有热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三度服务”。

“多证合一”“最多跑一次”“一窗制”……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出台落实,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也营造出更优质的营商环境。目前,涪城政务服务事项“一次性办结”平均提速76.3%。

“深入开展‘三度服务’,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直面痛点、消除难点、打通堵点,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最大的便利,一直是涪城行政审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涪城区行政审批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在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涪城区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开展‘网上办’‘掌上办’和‘自助办’,最大程度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只有改革创新的沃土,方能结出改革创新的硕果。2017年,涪城区报送的《“三新三化”模式推动传统蚕桑产业焕发生机》当选“2017四川十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

“三新三化”模式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紧扣市场需求导向,立足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了蚕桑产业组织化、高效化、多元化发展。2020年,全区蚕丝年均总产值达9129.83万元,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万元,超过全区平均水平23.3%。蚕桑这一传统产业在“三新三化”模式推动下,华丽嬗变,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目前涪城已入选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区,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正有序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达到100%。

建成国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0家;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不断提高,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随着改革向纵深挺进,涪城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聚焦社会民生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近年来,涪城区立足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创新工作举措,大力实施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结构性的民生工程,形成了一批人民群众认可度高、社会效益好、影响范围广的民生工程项目,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杨家镇罗汉寺村,村民肖小丽与女儿正其乐融融地在新改建的厨房里准备饭菜。“以前在厨房炒菜做饭就跟打仗一样,到处都是油烟。改造过后,用上了天然气,又加装了抽油烟机,现在的厨房用起来很舒心。”良好的居住环境让肖小丽觉得幸福满满。

肖小丽幸福的背后,是涪城区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三改两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得到实惠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为加快提升改善全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涪城区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改两建”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四好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区范围内,对群众正在使用的房屋、厨房、厕所进行项目改造与环境综合整治,并对“通组连院入户”道路进行了修建。

在大力实施“三改两建”的同时,涪城区还针对城乡垃圾、水污染、空气等进行治理。截至目前,涪城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已如期完成,空气、水环境持续向好,出境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8%,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达到或好于预期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为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涪城区印制了《涪城区疫情期间稳就业促就业系列政策服务指南》。同时为了让求职者能精准、便捷、快速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就近就业,涪城区开展了“春风送岗位涪城专场”线上招聘会等活动,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也为求职者寻得了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全区城镇失业率低于4%的控制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十三五”期间,涪城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脱贫攻坚这一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更是凝心聚力、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取得了丰硕成果。

五年来,全区1196户2905名贫困人口于2018年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5%降为0;全区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识别时的2630元提升到2020年的11688元,提升幅度达444.4%;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改两建”,投入资金75.12万元,对贫困户住房安全进行全覆盖鉴定,累计鉴定住房3170户次,累计投入450.5万元,改造危房295户,所有贫困群众均居住在A、B级房内……

在对口帮扶昭觉的工作中,涪城区按照“昭觉所需、涪城所能”的原则,谋实策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高质量对口帮扶凉山州昭觉县,构建“涪昭命运共同体”。期间,共派出210名援建干部人才支援昭觉县,投入2.06亿元帮扶资金用于该县安全住房、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9大类155个帮扶项目实施……目前,该县136个贫困村67935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

与此同时,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和体育、精神文明建设……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惠民工程,也一一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让全区人民无不感受到涪城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