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春意盎然时
绵阳高新区卫生医疗系统防控阶段工作纪实

2020-02-04 13:47:58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主动请缨,冲在第一线

关键时刻看担当,困难面前见党性。

22日开始到28日,连续熬更守夜一个星期后,张虎同志患上了重感冒。医院人手严重短缺,关键时刻更不能少了主心骨。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带病作战,仍然坚守在防控一线,一直拖到2月1日上午,实在坚持不住,才抽出时间输液治疗,稍有好转又立即回到工作岗位。

23日晚12点,因为感冒严重,已经躺下熟睡的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邓健,接到新建留观点建设任务后,立刻穿衣起身,赶赴单位。

在高新区,面对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疫情,像张虎、邓健同志这样的医护人员比比皆是。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倒下!

“接到紧急任务,大家能赶回来的请尽力用最快时间赶回。”22日晚张虎同志只在群里发了一个通知,全院干部群众都陆陆续续赶回,自觉投入到了防控一线。

半夜里看到单位信息群安排各项留观点建设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胥会毅然把“母亲”的身份抛在脑后,迅速主动返岗参加工作。当问到家人是否埋怨她时,她说,爱人不仅支持自己的工作,还主动加入,通过工作关系及时帮助中心解决了留观点急需的一批设备。

22日晚已经参加留观点建设,工作了一个通宵的磨家医院年轻护士陈艳红、李孟,面对疫情,主动请缨,第一批进入留观隔离室负责值守工作。她们说,这一生,第一次穿从头“武装”到脚的防护服;这一生从来没遇到过如此严重疫情,没有谁不担心、不害怕被可能的感染。高新区将这样紧急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作为科室带头人,没有时间想得更多,有需要就该进去,要像党员一样冲锋在一线。

隔离室里对防护要求严格,其他人不方便进去。里面需要做消毒工作,从没有摸过喷雾器的年轻护士陈艳红、李孟,便临时请教门卫大叔。进入隔离室,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背起50多斤的喷雾器就开始工作。陈艳红只有7岁大的宝贝特别懂事,每次妈妈进入隔离室,都会叮嘱一声“妈妈,你也要注意安全”。她说,宝宝的问候,也给了她最大的力量。

冲在第一线,普明留观点的年轻医生陈理,也许将是穿防护服时间最长的人。他从普明留观室刚建起的大年三十晚上进入,一直值守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八点。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室工作,必须穿上特制的防护服,戴上专业的护目镜,按照二级防护的要求,把全身包裹,才能保证安全。由于这些防护措施,时间久了后手上、脸上都会留下伤痕,一般2个小时就应该出来休息,最多延长4到6个小时。工作中一旦上厕所,就必须另外换一套防护服。由于防护服比较短缺,加上刚开始医护人员不足,所以陈理主动请缨,要求超期“服役”。他一方面提前4个小时不进餐不喝水,另一方面给自己用上了“尿不湿”。

全区磨家、普明两个留观点,30名留观室值守医护人员,组成了全区乃至全市第一支“敢死队”,轮流冲锋在一线,包揽了消毒、护理、沟通交流、心理梳导和处理生活垃圾等繁杂的工作,冒着可能被病菌感染的危险,坚守人民群众的平安健康。她们用自己的无畏、无私付出,逐渐感染、感动了27名留观人员。让他们从最开始的有情绪、不配合,变成了最后的理解、支持和互相关心鼓励。磨家点一位习惯把“谢谢”装在心里的81岁老人,第一次对关心他、为他付出的年轻护士们说出:“谢谢!”。

在医护人员背后,区社发局党委一直与之朝夕相处、并肩作战。党委书记、局长伍杰80多岁的老母亲期待着儿子能回老家吃顿团圆饭;从广州赶回绵阳的女儿,从腊月二十八起到正月初九返回广州,连续12天只能在微信上看到父亲。在伍杰同志率领下,全体卫健工作成员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到正月初十第一批流观人员解除隔离,都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没有吃过一顿准时饭。大年初一下午,早就过了午饭饭点,实在饿了,大家干脆就着吃了一碗方便面。

社发局党委及机关卫健科党员干部们,每个人都没日没夜地奋战在防控第一线。肖艳负责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规范,梦中常常想到某个重要环节需要完善而惊醒;张平负责信息整理,刘吉波负责各项统计数据的归集报送,冯源钊负责各项综合监管,白帆负责办公室各项内务......人人都从早上天不亮到晚上1点过马不停蹄,让机关其他党员干部和职工深受感染。大家精诚团结、凝心聚力,没有谁认为这只是卫生健康科同志的事。“只要组织需要,我就尽快返回。”军人出身的陈帮春同志,本计划利用假期搬家,但疫情紧急单位需要,把搬完工作扔给老婆,就立即返回了单位。杨焰同志虽然只是聘用人员,也把年仅几岁的小孩交给家人照顾。李志、陈楠、陈诗露等同志,接到通知后,也第一时间结束休假。

区党工委、管委会几位领导多次关心、过问并反复叮嘱大家,要求注意休息,可大家都觉得疫情在责任就在,就没法考虑休息。干好这项工作,是自己的职责和本分。

冲在防控第一线,也是富临医院董事会对院长汪虹提出的要求。22日晚上,院长汪虹向高新区社发局纪委书记梁邦一主动请缨:高新区防控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全力支持什么。该院在自身防控工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陆续为高新区防控工作派遣了李科、王艳等4名护士,还向交警四大队、巡警,向普明街道办社区孤寡、困难群众“送医送药送生活保障”,向重灾区武汉市送去了100万元的紧缺物资。绵阳耳鼻喉医院院长王杰也不甘示弱,派出了自己唯一一辆救护车,24小时待命,支持高新区社发局调遣需要。

民营医疗机构请缨第一线,正是高新区医护人员最短缺的关键时期。疫情来势汹汹,高新区防控工作点多面广,23日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第二个留观点,区内高速路三个出口陆续建立排查点......到处需要医护人员值守和指导,公立医疗机构力量完全不够。

最需要的时刻,高新区个体诊所挺身而出,也站在了第一线:个体诊所联谊组组长、医师张勇迅速联络组织了57名志愿者,从初二开始,轮流参加区内高速路三个出口排查。大家从一个寒冷的冬夜,到另一个寒冷的冬夜,不断循环,他们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守护着你我的安康和幸福。

冲在防控第一线,高新区医疗卫生系统的“天使”们,用党性、用职业操守、用个人道德素养,为高新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