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四〇四医院外科医生熊伟:用心做患者“心”的守护者

2019-06-10 22:36:54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董仕玲 记者 薛世荣)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医生一直以来都是很特别的一个群体。一方面,他们很神秘,留给媒体的镜头并不多,大多数人也并不大想见着他们。毕竟没人会想上手术台和医生们特意约上一面;另一方面,他们却凭着极高的道德标准,“悬壶济世”,以及高超的技术标准“妙手仁心”赢得了人们的心。

熊伟就是这样一个外科医生,他任职于绵阳四〇四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今年已经是他从事医生这个行业的第22个年头了。在他的从医生涯中,始终坚守着对医学最初的信仰——爱与责任。他常说,做医生一定要富有同情心与责任心。一个手术不仅仅关系着患者的病情,更关系着患者的幸福和人生。

从骨科到心胸外科

初见熊主任是在他的办公室,一身白衣素净整洁。在这间没有想象中的消毒水味的办公室里,时不时会有患者进门问诊,熊主任都一一耐心和患者解答病情,从他的言谈之举之间,我们看到了这位医者的仁心。十年磨一剑,他专注心脏外科手术,倾注所有的心血治病救人,坚持初心,认真负责,用尽所有精力只为证明医者仁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形容熊主任再合适不过了。在聊到当初为什么从事心胸外科医生这个行业时,熊主任坦诚的和我们说道:“刚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那会,本来是在骨科,但当时由于医院人员紧张,就被调去心胸外科了。这么一干就是22年。”

几十年的从医生涯,只源于对这个行业的崇敬与热爱,他说当医生能给他一种无可比拟的成就感。“虽然心脏外科医生很累,但当自己能给病人治好多年的病情,让病人能够很快恢复,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没法代替的。”

尽管医生有着较高的社会评价,但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尤其是外科医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期望;上班时间长,不规律,个人空间少,能给家庭的不多,很多人做不下去都选择了辞职。可以说外科医生很少能有空闲时间,不是热爱的话,很难坚持下来。

在刚刚做医生的那几年,医院人手非常紧张,工作却是满满当当,不仅要管理普通外科的工作,还要管理ICU病房的工作,每天还要看门诊、查病房、做手术,几乎没有陪家人的时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熊伟说自己不曾抱怨,更不曾后悔。虽然对自己的家人有些愧疚,但当发现自己有力量减少患者痛苦和挽救更多生命的时候,他认为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正是这份热爱与成就感,让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从“开胸锯骨”到微创治疗

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心脏手术一点也不夸张,心脏外科手术室里,“刀尖在心脏上起舞”的戏码每天都会在这里上演,考验医生技术的同时,也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有着22年的从医经验的熊伟,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大血管疾病等外科治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除此之外,熊伟还在在心脏微创(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微创治疗是医学领域近些年来的热点,而它在心胸外科治疗领域的运用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心脏手术,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开胸锯骨”。但现在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微创心脏手术日趋成熟。其中电视胸腔镜心脏外科被认为是自体循环问世以来,心脏外科领域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在医学领域,被形象的称为“钥匙孔”手术。

据熊伟介绍“微创手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相对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心脏微创手术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手术出血少。恢复时间短,且切口隐蔽,不影响美观。”

就在去年,50岁的王先生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患者的症状是由“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心房颤动”所致,病情十分紧急。针对患者的病情,以熊伟为代表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立即采取了“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闭合术”的微创手术方式。

所有手术均通过胸腔镜在3个直径不足2.5cm的小孔里完成。在这小孔里除了切除病变组织,还需要对置换的人工二尖瓣膜进行缝合、三尖瓣成形、左心耳闭合,稍有不慎,将导致患者血流紊乱,进行二次手术。然而人的心脏仅有拳头大小,在如此小巧的地方,利用腔镜技术解决患者心头大患,就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尽管情况紧急,整个团队还是不畏艰险,打破技术壁垒,四招连发,一次性解决了患者的复杂心脏疾病,手术获圆满成功。这次手术也代表了四〇四医院在微创心脏外科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正是因为心脏微创切口小、恢复快、出血少的特点,深受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的喜爱。“在我们医院,所有的心脏病患者,只要能做微创手术就会去做,加上费用也不是很高,所以普及率还是算比较高的”,对于微创治疗的发展前景与应用领域,他认为将来很多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都将会被微创所取代,微创治疗的成熟与普及将为更多的心脏疾病患者带来福利。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当好一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并不是技术过关就可以的了,得不断学习,关注新技术,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越来越扎实了才有更强的能力去帮助病人”,。对此,熊伟曾先后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进修学习。除了一些进修学习,熊伟平时空余时间也会在线上学习,“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学习资源都可以找到的,另外医院也会有相关的内部学习平台供医生学习”

从病人到亲人

谈到如何作一名好的外科医生,熊伟认为除了专业扎实的技能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具有同情心、责任心和一颗廉洁心,要能一视同仁,“来我们医院的一些病人,事实上他们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甚至去过一些大的知名医院,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还是选择了我们医院。对于这样的病人,如果我们再不帮助他们,他们就真的会面临生命危险了。”

正是这样一份同情心与责任心一直支撑着熊伟在医生这个行业走下去,也正是他一直在用这样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行医准则,让他和很多患者都成了好朋友。熊伟总是习惯性的把他们称之为“亲人”。“你只有把病人当做你的亲人的时候,你才会用尽所有精力去帮助他们”。在聊天中,熊伟还给我们看了他和自己救治过的患者们建的群,群里也经常会有患者和熊伟咨询病情,他都会一一耐心解答。医患关系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对此,熊伟认为必须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多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以及病人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等各个方面,这样对缓解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纠纷很有帮助的。

回归初心,熊伟将生活中的重心投身于行医,而在这些付出之下所收获的满足感支撑着他在未来的医疗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正如他最后想对所有患者说的:“要好好的,我们不惧架上药生尘,只愿天下人无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