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336个小时!
绵阳四〇四医院"白衣战士"讲述战疫一线的故事

2020-02-07 12:56:41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黄小芹 记者 薛世荣)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让大家猝不及防,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战,不仅仅是打乱了计划的假期、取消了难得的家庭聚会,他们肩负着疫情防控的神圣使命,义无反顾冲锋在前、逆向而行,捍卫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

在绵阳市委市政府和卫健委的关怀下,2月4日,绵阳四〇四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一线的第一批医护人员,暂时从坚守了十多天的“战场”离开,住进安排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开始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从1月21日到2月4日,14天、336个小时,他们在忙什么?他们在想什么?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这些可敬的可爱的“白衣战士”,听他们讲述这些天的战“疫”故事。

党员先锋孙永亮:“我是党员,也是医生,有责任有义务冲在最前面”

孙永亮是奔波在防疫前线的党员先锋,是四〇四医院呼吸内科的住院医师,但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丈夫”“儿子”,逆行而上的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最美的初心与最热的使命。

1月23日,得知医院将调派一批医护人员前往丰谷分院时,有着近10年党龄的孙永亮立即找到科室主任,主动申请去前线。电话采访的那头,孙永亮腼腆的笑着说:“我是党员,也是医生,危难关头有责任有义务冲在最前面,科室女医生少,我是男子汉更要冲锋上阵。”

1月24日,大年三十,孙永亮见到我市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开始忙着采集患者病史,根据就诊指南制定治疗方案。身处隔离病房的患者除了身体上的不适,也充满着对未知病情的恐惧和不安,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者科学治疗和护理,更多的时候还要充当“安慰者”的角色,努力安抚病人情绪,说服他们耐心接受治疗,等待病情好转的那一天。

对于部分确诊的患者来说,心里压力大,有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出现排斥治疗的情况。“就拿一位危重患者来说,最初他不了解病情的严重性,抗拒治疗,后来我们通过调整病房、联合华西医院专家会诊、加强心理疏导、跟患者家属协商沟通等方式,患者逐渐放松下来,也积极配合治疗,现在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予孙永亮莫大的动力。妻子也是医护人员,特别能理解他的职责和工作,每当和家人视频,看着镜头那边两岁儿子笑嘻嘻的样子,孙永亮仿佛忘记了一天的疲惫。

十多天的高强度工作,让孙永亮更切身体会到医生的职责所在。“不怕苦不怕累,使命在肩不会退缩,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孙永亮说,趁着隔离观察期间,会继续关注疫情,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充实自己,隔离休整后还会到一线干下去,让家人和患者放心。

丰谷分院隔离病区护士武娜:“为节约医疗防护资源,我们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后来用上尿不湿”

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口罩,水喝不了、厕所也上不了、一身全是汗……这是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的常态。

在丰谷分院,护士武娜负责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除了做好每日三次的病房消毒,主要负责患者的一日三餐,帮患者做雾化、输液等。病区护士每天两个班,每班四个小时,为了防止感染,她和其他医务人员每天都要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让本就繁重的护理工作变得更加艰难,而这对于患有尿路感染而尿频的她来说,难上加难。

去丰谷分院隔离病区的第一天,武娜就被“憋尿”整得难受。“为了节约医疗防护资源,我们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但我吃药了一直尿频,每次换下衣服,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后来换上尿不湿才方便点。”武娜告诉记者,每天早上,穿戴整齐后,武娜都会和同事互相检查防护到位情况,相互鼓励,细心完成每天的护理工作。

患者的认可,是对一线医护人员最大的鼓励。武娜回忆,病区里的一位30多岁的患者很乐观,由于动脉抽血相较平常抽血要难一些,有时候可能要扎两三针才能顺利抽血,“但每次我给他抽血的时候,一针就搞定了,他跟我说,每次看到我来抽血就不紧张。”武娜说,“我们有时会像朋友一样聊天,尤其听到他对我技术的认可,给我更多信心和动力。”

2月2日,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奋战的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脸上有了会心的笑容。“那天我们的朋友圈热闹得很,大家都在转发这个消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武娜说,“我很爱这份工作,不仅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也帮助患者渡过难关,现在隔离观察期间会养精蓄锐,有任何需要,我都会毫不犹豫重返‘战场’。”

发热门诊护士江成巧:“怕父母担心,没告诉他们在发热门诊上班”

“2019年,我失去了仅比我大三岁的亲姐姐,整个家庭笼罩着阴霾悲痛,我下定决心要多陪陪父母,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来了……”在隔离的酒店房间里,感染科发热门诊的护士江成巧在日记本上写下这些话。原来,今年春节轮休的江成巧本打算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但由于疫情,她退掉了买好的车票,坚守在防疫一线。

“1月19日,护士长告诉我今年春节发热门诊要24小时值守,第一反应‘我上就是’。”江成巧打开话匣子,我以为像以往春节一样常规值守,没想到疫情不容乐观,医院感染科门诊改装成单间、单门、单通道、单候诊区,一天的门诊总量达200多人次,直到5点普通门诊停诊,又忙着筹备发热门诊和留观室。

大年三十,工作10年的江成巧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上“战场”,记不清那天接待了多少患者,只记得回到家就不想动了。“怕父母担心,没告诉他们我在发热门诊上班,但隐隐担心自己没防护好再出事,父母怎么能再次承受打击。”江成巧说,“过一会我就想通了,同事也是女儿儿子,是妻子丈夫,我不能搞特殊,要做好防护更细致地投入工作,才不辜负父母和患者的信任。”

记得有一位19岁的疑似患者在医院隔离等待检查结果,他的妈妈坐在病房外默默守候的场景,让江成巧印象深刻。“看着她焦急的眼神,我突然想到我的妈妈和孩子,就上前安慰她‘这个病是可以治愈的,不要担心害怕,我们当妈妈的,要调整好心态,给孩子做好榜样。’”江成巧哽咽地说,短短5分钟的聊天,她给那位患者母亲说了很多打气的话,看她状态好转后才离开。

2月4日,江成巧接到通知要接受14天的隔离观察,以为暂时告别高强度的工作会无比欢喜,但看着同事们忙碌的身影、不断进入医院的患者,她却想留下来,哪怕再帮患者量次体温、再抽一个标本,也会让同事们轻松一点。“战友们,你们要撑住,等我回来接你们的班,我们一定会胜利!”江成巧语气透露着坚定。

后记:

像孙永亮、武娜、江成巧这样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舍弃了春节休假、暂时放下了家庭、将自身的安危抛在一旁,尽心尽责的诠释“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只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没有一个春天不可抵达,没有一个难关不能跨越!我们相信,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有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细心护理、耐心疏导,将有更多关于患者治愈的好消息传来。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