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钟林)12月7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工商银行绵阳分行获悉,截至11月末,该行有融资余额的民营企业超过240户,融资余额近40亿元,其中小微民营企业超过200户,占比超过80%,累计授信金额超过10亿元,融资余额超过9亿元。
据介绍,一直以来,该行始终跟随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立足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特色,坚持沉下身子抓服务,潜心创新突破、服务转型,已由单一融资服务演变为全域综合服务,牢固树立“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的指导思想,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渠道不断多样、内容不断丰富、规模不断壮大。
深化改革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多年来,工商银行绵阳分行紧紧围绕“因时而变、因需而变”的主路径,紧贴地缘经济发展实际,不断深化体制革、机制创新,切实激发金融服务动能,竭力提升服务民营企业水平。
一是创新设立专业服务机构。为突出专业化服务,该行先后成立军民融合信贷业务部和普惠金融事业部,并率先全省建立了小企业专营支行、三家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和大客户中心,组建起三支综合金融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了“大客户直营、小微下沉”的分层服务体系。
二是创新构建专业内管机制。为提升服务时效性,该行积极争取上级行信贷审批转授权支持,努力做大授权限额,做到授权额度内信贷融资的本地化审批。同时,主动探索服务便捷流程,构建起涵盖评级、授信、押品、融资的“四合一”内部审批“绿色通道”,实现最快三个工作日的限时审批。
三是创新构建风险共担机制。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行成功与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1亿元“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在共同降低融资风险的基础上,按5倍比例放大,以信用贷款方式服务辖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截至目前,该笔“风险补偿基金”项下融资余额已突破4亿元,积极解决了68户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共享合作 加快服务产品创新
立足共建共享、共通共用的合作转型,工商银行绵阳分行充分发挥总行级重点城市行和全国十家新经济特色支行之一的优势,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力量的运用,大力促进金融服务与科技服务的融合共生,畅通信息交换渠道,营造起“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金融生态氛围。
一是银政共享合作。该行在融入绵阳全创改革试验过程中,主动探索服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有效路径,积极强化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合作,成功搭建起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合作平台、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科技型企业信息平台、军民融合专属服务宣传平台等四大专属服务平台,并针对科技型企业“高技术、高知识、轻资产”的特点,创新推出了“军民融合贷”“设备仪器贷”“住房公积金信用贷”等纯信用类特色融资产品,强力拓展民营企业服务渠道。
二是银企跨界合作。该行坚持互惠共赢的服务理念,着力探索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模式,采取大带小、点带面的方式,竭力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上下游企业,构建全域金融服务。该行已相继与中油九州北斗和长虹集团达成合作,共同推出“油e贷”“税鑫融”融资服务平台,有效拓宽了民营企业的获贷渠道。不到一年的时间,该行已通过企业共建平台投放贷款近700万元,超过20家民营企业成功获得发展资金。
三是助力合作转型。为优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突破融资服务局限,该行在全省范围内成功实现首笔“投贷联动”1000万元的落地,形成了股权投资和信贷融资之间的有效联动,使工行成为了企业的“股东”之一,助力企业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