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大“变脸”
增加传统国学内容,减少课文数量和识字量,提升语文实用性

http://www.scol.com.cn  (2016-08-30 15:20:06)  来源:绵阳晚报  
编辑:尹勇  

昨(29)日,全市中小学学生迎来开学第一天。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将使用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内容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新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15%,40%课文被替换,新增了大量传统文化内容。其中,小学课文识字量由400个减少到300个,口语交际被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传统文化比重显著增加

记者了解到,此次新修订的教材全套共计18册,供义务教育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使用。自此宣告我市使用了15年的语文教科书“变脸”。

“小学阶段更侧重传统文化,一年级课本上就有配拼音的古诗词并要求背诵,每一个单元都有传统文化的知识要求掌握,而以前对小学生的教学,是怎么有趣怎么教。”绵阳中学育才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胡芯瑜说,在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减少了现代文部分,增加了古文内容。如鲁迅的《风筝》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丰子恺的《山中避雨》变为《城南旧事选文》,等等。

“语文出版社专家曾这样说过,不能因为传统文化国学知识要记要背,耗费脑力精力,就不让学生去掌握和学习,长此以往,传统文化的流失不可估量。”胡芯瑜对今年改版的教材表示非常支持。她说,学校里申请了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失衡》的研究课题,今年恰巧遇到教材改版,正是及时雨。

“今年的初中语文版教材篇目从原来的30篇,减少到现在的24篇,直接减少了一个单元的内容。”绵阳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老师王智说,今年绵阳初中使用语文出版社的教材虽然删减了不少篇目,但文言文单元的量并没有减少,足以看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和决心。

学生减负 老师任务更重

根据最新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此外,《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记者看到,今年初中语文教材附赠的读本上,供学生阅读的文章更多,课文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贴近。

“这次教材改版的意义就是为了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增加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王智说,语文教材的组成系统包括范文系统和助学系统,今年改版后的范文系统更科学、更规范,助学系统上文化气息更浓,思考与练习题目经过了精心设计,更符合学生实际,带有思考性和启发性,更贴近生活。

“看似课文减少了,但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知识面的提升等方面要求其实提高了,需要教师在课外做更多功课,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延伸。”胡芯瑜说,新改版的语文教材对学生来说是减负,对老师来说却要付出更多精力。

其他教材也有微调

据悉,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放开教材编写权,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教材“一纲多本”政策。各地可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大纲,自主选择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使用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中,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覆盖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2600余万名中小学生。在我省,绵阳、自贡、资阳等地中小学就是使用的这一版本教材。

根据《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从2016年起,我市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2016—2017学年,义务教育的品德、语文、历史学科起始年级使用新编、修订教材,上述部分学科因后序册次教材正在审定中,因此部分教材仍然沿用了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普通高中国家课程各学科仍使用《2011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变动部分)》和《2009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  (闫静)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