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教育强市”如何炼成?
——绵阳市2017年全国特优生、特长生培养策略交流研讨会侧记

http://www.scol.com.cn  (2017-04-01 11:25:07)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打造幸福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在建设西部教育强市基础上,加快建设全国教育强市。”当市委主要领导在出席庆祝第32个教师节座谈会上再次提及教育强市时,引发了绵阳教育人的强烈共鸣。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月30日至31日,由绵阳市教科所主办,南山中学和绵阳中学协办的“2017年全国特优生、特长生培养策略交流研讨会”在绵举行,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教科院(所)的专家以及130多所高中学校的近400名代表齐聚绵阳,围绕“双特生”的培养策略共享经验成果,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邵伟方林赵烨

教育本真

精英培养加特长发展

“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期间如是说。这明确告知我们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调整教育结构”“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继续提高贫困家庭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教学和研究水平……培育更多管用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三个“进一步”,深刻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方位。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实在在地把提高质量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并将优化教育结构作为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

如今,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老百姓已不满足于获得教育入学机会的“温饱”需求,而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学校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提升学校品牌建设,进而增强绵阳教育整体性发展。

目前,我市现代教育体系完备,教育质量稳居全省领先水平,高中教育更是早已成为绵阳一张靓丽的名片,为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增色不少。但如何实现绵阳教育由西部教育强

市向中国教育强市的跨越?是当下所有绵阳教育人都在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现实话题。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胡东指明的方向是:直面“新质量时代”,加快绵阳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主线,吹响绵阳教育新的集结号。同时遵循区域基础教育的分布特征,将“双特生”培养项目作为绵阳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以顺应老百姓不衰的高期望和应答绵阳市委、市政府建设“全国教育强市”的战略要求。

“双特”工程绵阳教育新的突破点

近年来,绵阳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高中教育连年高位攀升:

——绵阳学子连续四年夺得全省高考状元。

——高考本科硬上线率、本科硬上线万人比连续16年全省“双第一”。

——2016年高考,本科硬上线33752人,本科硬上线率68.67%;一本硬上线17183人,一本硬上线率34.96%;被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多达95人,占全省录取人数1/3。

凡事过去,皆为序章。遥望曾经收获的硕果,绵阳教育人不断寻找着绵阳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兴奋点。在市教育和体育局领导下,绵阳市教科所在对绵阳教育发展轨迹的梳理和深度调研之后,将特优生和特长生培育的“双特工程”作为全面提升绵阳普通高中教育寻求质量提升和树立教育品牌的突破点,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特优生和特长生如何界定?绵阳市教科所通过对全市24所样本学校的数

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关于特优生、特长生,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但从操作角度给出了参照指标:特优生——主要指可能进入985高校的学生(一般指高考文科裸分居于全市前300名,理科裸分居于全市前2000名的学生);特长生——主要指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某方面具有特殊才能,但文化课成绩较弱的学生。

绵阳教育在“双特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发现——要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四个方面的转变:由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由“经验”向“证据”转变;由重视“成绩”向重视“成长”转变;由“面向全体”向“面向人人”转变。

由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即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的转变,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经验”向“证据”转变,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不能再单纯依据已有经验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而是要通过对案例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寻找出“规律”,再用“规律”来指引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由重视“成绩”向重视“成长”转变、由“面向全体”向“面向人人”转变,均是从教师的教育视角和家校期望的角度,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予以评价。

着眼长远探索多元培养路径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推进,近

年来,高中生升入名牌大学的路径呈多元态势。裸分录取人数的比例逐年缩小,而相应的自主招生、学科竞赛保送、专项计划(包括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及艺术体育等特长生录取人数比例逐年扩大。

通过分析,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科竞赛与高校自主招生均是重要的升学渠道,而且两者相辅相成。以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2016年的自主招生条件为例:

清华大学——2016年申请学生应至少具备以下特质之一:

(1)(类型1:研究创作类)在科技发明、研究实践、文学创作、创意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2)(类型2:突出才能类)在语言、逻辑、智力、记忆、国学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赋或才能的学生;

(3)(类型3:学科奥赛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具有学科特长,且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北京大学——2016年申请报考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有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类、人文社科类竞赛全国决赛或国际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2)在我校自主招生专业范围内有相关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并在国内外相关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3)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这就倒逼着学校必须根据形式、着

眼长远来探索多元的培养路径。如绵阳中学将“精品战略”作为中长期发展的一个核心战略,充分利用学校学科竞赛的优势开展高中新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南山中学提出“优秀学生工程”的战略构想,强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工程;绵阳高新区实验中学采取“外引内联”的艺体教育合作模式,主动与高校及艺体培训机构合作,设立联合教学点,为学校艺体特色教育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改革创新增强绵阳教育辐射力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百业兴。沐浴着改革东风,我市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如今已进入大数据发展的黄金时代。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四川生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教学质量大数据监控平台”(生学堂APP),其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教学质量大数据监控平台”自2015年10月上线,现已覆盖全市33所高中学校,学生注册人数为115396人,注册率67.49%;老师注册8509人;家长注册80907人。通过一年多的对全市12次统考和236次的区县(校级考试)的大数据跟踪,目前生均个体数据已达6000多条。

教育技术的创新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为教育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据介绍,通过

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分析,教育管理层可以把握全市、区县的整体发展现状;教师可以将教学策略精准投放,学生可以方便的找准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进而及时补救;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得到家校配合的线上交流指导。

除了紧跟互联网时代,用活教育大数据,在科学谋划“双特工程”道路上,绵阳市教科所还有计划的开展了系列化专题研讨活动:2015年10月28日,在全省内率先举行了首届特优生培育对策研讨会;2016年3月25日,举办了绵阳市特优生培育基地校筹办工作会,就特优生基地校的基本条件、基地校建设的目的、要求及特优生培育系列研究课题进行了认真讨论;2016年8月,启动特长生培育基地建设项目;2016年10月,举办“双特工程”首届专题研讨会,确定了绵阳中学、南山中学、东辰中学等11所学校为“特优生培育基地学校”,江油市太白中学、高新区实验中学等13所学校为“特长生培育基础学校”。

自2016年10月至今,已先后有广东省中山市、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遵义市、内蒙古包头市、四川省攀枝花市等五个省市选派专门的教育管理团队来绵阳市进行考察和跟岗交流学习,交流学习期间,绵阳市教科所和承接学校均从宏观的“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教研建设、学科竞赛”与微观的“双特生选拔、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等角度进行了细致安排,期望通过毫无保留的全方位呈现,让他们学有所获、跟有所得,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