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胡齐林 记者 刘毅)近日,四川省社科院、四川考试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5所国内一流大学在绵阳东辰国际学校联合召开了高中与大学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讨会,并达成了以下共识(简称绵阳共识)。
当前,创新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选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国家使命,创新型人才需要打通学段融通培养已然形成共识。高中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已进入国家的制度安排。因此,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应行动起来,自觉担负起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把创新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
要把创新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当前,创新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选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国家使命,创新型人才需要打通学段融通培养已然形成共识。高中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已进入国家的制度安排。因此,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应行动起来,自觉担负起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把创新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表明,现在大学低年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自控能力差,统筹规划能力差,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弱和责任担当意识低,接受失败、敢冒风险的精神缺失,人文艺术素养不足等问题,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必须由基础教育来承担。因此,中学应该自觉担负起为大学输送优秀生源的责任,实施以社会责任、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科学品质为核心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并实施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方法、德育综合改革。要实施多元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加强科学素养、人文精神、艺术修养、实践体验课程;要实施发现式、探索式的学科教学,灵活运用“问题驱动”、“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突出宽、厚、实、精,注重培养学科兴趣、学科能力和学习精神。实施学术导师制,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科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执著、严谨的学风和善于协作的治学品质,培养学生不怕挫折、接受失败、敢冒风险的科学品质。
中学应为大学输送需要的拔尖优质生源。研究表明,现在大学低年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自控能力差,统筹规划能力差,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弱和责任担当意识低,接受失败、敢冒风险的精神缺失,人文艺术素养不足等问题,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必须由基础教育来承担。因此,中学应该自觉担负起为大学输送优秀生源的责任,实施以社会责任、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科学品质为核心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并实施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方法、德育综合改革。要实施多元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加强科学素养、人文精神、艺术修养、实践体验课程;要实施发现式、探索式的学科教学,灵活运用“问题驱动”、“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突出宽、厚、实、精,注重培养学科兴趣、学科能力和学习精神。实施学术导师制,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科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执著、严谨的学风和善于协作的治学品质,培养学生不怕挫折、接受失败、敢冒风险的科学品质。
大学应该主动全程参与中学人才培养。大学可以在以下六个方面承担起与中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①与高中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基地,让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落地;②与高中联合开办中学大学一体化班,并参与一体化人才培养设计与管理;③让高校教师和高年级研究生走进中学,与高中一起共建学科前沿课程,共建项目,共建社团;④大学开放校园,开放实验室,让中学生和中学老师走进大学校园,在高校开办冬夏令营、假期学校,进行大学先修课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课题研究实验活动;⑤支持高校教师担任中学拔尖学生的学术导师,并指导做实验、做课题,早期培养学科兴趣和学术素养;⑥帮助中学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大学可邀请中学教师重回大学,通过开设培训班帮助中学教师开阔视野,提升学科素养。
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必须加强融通,在规划、师资、课程、招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互动,需构建一个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机体系,并从学校和政府两个层面加以落实。一是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互动,大学主动建立自己的生源基地校,深度合作,深度参与介入高中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课程设计中去,并与大学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结合起来,达到对路培养,学以致用。二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大学与中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区域内打通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办学壁垒,形成区域内大学与中学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体化培养的格局。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必须加强融通,在规划、师资、课程、招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互动,需构建一个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机体系,并从学校和政府两个层面加以落实。一是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互动,大学主动建立自己的生源基地校,深度合作,深度参与介入高中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课程设计中去,并与大学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结合起来,达到对路培养,学以致用。二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大学与中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区域内打通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办学壁垒,形成区域内大学与中学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体化培养的格局。
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必须加强融通,在规划、师资、课程、招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互动,需构建一个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机体系,并从学校和政府两个层面加以落实。一是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互动,大学主动建立自己的生源基地校,深度合作,深度参与介入高中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课程设计中去,并与大学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结合起来,达到对路培养,学以致用。二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大学与中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区域内打通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办学壁垒,形成区域内大学与中学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体化培养的格局。
就制度层面而言,中学要改革和调整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通过实行选课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和科技实践,为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多样化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学生评价体系方面,要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大学要创新招生制度,一方面给予中学在高校选拔人才时有更多的声音和权重;另一方面,大学应建立高考、学考和大学综合素质测试或面试等相结合的选拔机制,大学选拔学生时要把学生的中学期间的学术创造性表现,中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核心培养进行考量。
要实现中学与大学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制度和文化创新。就制度层面而言,中学要改革和调整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通过实行选课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和科技实践,为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多样化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学生评价体系方面,要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大学要创新招生制度,一方面给予中学在高校选拔人才时有更多的声音和权重;另一方面,大学应建立高考、学考和大学综合素质测试或面试等相结合的选拔机制,大学选拔学生时要把学生的中学期间的学术创造性表现,中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核心培养进行考量。
创新文化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土壤,学校和社会都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创新文化,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实践性活动,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包容性强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快乐、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中舒展创造人格、激荡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激发创新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