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阳帆)“针对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最好由家长和学校共同进行,因为家长能发现孩子的个体化问题并实时解惑,而学校能把握一定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必需必备的性知识开展系统教育。”5月6日,在成都大学举办的全国学校性教育研讨会暨第四届四川省学校性教育经验交流与师资培训会上,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首席专家胡珍发表了以上观点。
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成都大学、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共同主办。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200余名教育工作者,围绕不同阶段(幼儿园至大学)学校性教育的实施现状、课程内容、实施机制、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社区与家庭参与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胡珍认为,家庭是个体化教育,学校是普遍化教育,两者须很好地结合,才能较好地引导青少年。“当前,全国很多地区在开展学校性教育探索,成都有部分学校已探索性教育10余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成都市政府总督学兼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陈蕾在会上表示,成都大学在性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开办性教育辅修专业、研发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平台、开展职后性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全市青少年性教育提供了有益经验。
培训会上,由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编写的《不许伤害我——女童性侵害防范彩色绘本》正式公开。这是专门为6至13岁儿童编写的保护身体性安全及预防性侵害的科普绘本,从内容和形式上与国际性健康教育接轨,是国内第一本针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为6至13岁儿童的性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科普读物。
会议期间,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驻华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专家等,就“主流文化背景的性教育推行”“多元文化背景的性教育策略”“性教育中多学科视角认识性少数”“性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及相关研究”和“社会性别平等对传统男生教育的挑战”等主题,与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