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总复习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几年数学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遵“纲”循“本”,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1.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数学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能级的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并针对性训练,促进“三基”内化,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2.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设陷”就是要在数学探究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实施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1.分析差异,把握层次。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数学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实行民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志向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2.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首先是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复习教学目标,确保“数学考标”的基本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普通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同步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既有面向全体,又有兼顾各层次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所为,有所得、有所乐。在作业设置上,对普通生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中等生完成一定量的巩固提高题,优秀生加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灵活大的综合题,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作业冲刺,并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和难度。在检测中,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个学生,试卷易、中、难的比例一般为7:2:1,同时,可增设一点综合性附加题,这样做的目的旨在通过检测,让普通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让中等生经受“跳一跳摘桃子”的体验,让优秀生有“英雄用武之地”。在分层辅导中,对作业和试卷讲评,尽量做到每位学生有较多机会的面批、面评,对普通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耐心辅导、“扶着过河”;对中等生主要是释疑解难,分析原因,教会方法,指明方向,让他们能“摸着过河”;对优秀生主要是进行点拔,发展能力,让他们“举着红旗过河”。通过分层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
三、注重方法指导,纠正不良习惯,挖掘最大潜能。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一些基础题黄金分的丢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和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旦发现失误,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订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面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四、把握命题方向,关注热点问题,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条件开放与探索问题,它要求解题者善于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逆向追索,多途寻因。二是结论开放与探索问题,它要求解题者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类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发散性思维和所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三是策略开放与探索问题,这类问题要求解题者不墨守成规,善于标新立异,积极发散思维,优化解题方案和过程。这三类题型要求我们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要重视数学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
五、重点知识、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综合题,多数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如综合方程、函数等有关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运用几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专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当然,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复习备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把数学总复习工作做得更切合实际,更有效!
绵阳高新区永兴中学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