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战“疫”
共叙友谊
东辰教师写诗感谢日本友人捐赠物资
绵阳东辰高中 熊施帆
近日,网络盛传日本在寄给中国的救灾物资时所赠诗文之雅致隽永、情深意浓,国人纷传、竞相点赞。亦有微信热文《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日本友人赠我们如此多诗歌,我们是不是得回应几行呢?
受一友人启发、邀约,起初想兹事体大,个人水平欠佳、能力有限,便向师傅索诗。他发来信息:为何回应?仁邦义举,以实为体,以言为表,受之以默,堪为其诚。《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若言者尚辞,口舌之较,是为下矣。
理虽如此,深以为然,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到底还是不甘心。也想罗列一些古诗文作答致谢(比如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此诗还暗嵌我的名字“施帆”的谐音)),还曾想找几句日本俳句(比如“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作为唱和,后来觉得还是自己胡邹几句吧,哪怕是打油诗,也因原创而见诚心,也是实言而显真意。
日赠: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我答:
四海八荒,
阋短情长。
又致:
往者可鉴,
来日晴天。
日赠: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我答:
花开棠棣,
枕我戈矛。
戏回:
羽结比翼,
固笑妯娌。
日赠: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我答:
秦皇寻仙不辞远,
鉴真东渡佛归来。
又回:
一衣带水本同源,
与邻为壑谁往来。
日赠:
辽河雪融,
富山花开。
同气连枝,
共盼春来。
我答:
绕阶芝兰,
玉树庭满。
青鸟早报,
紫燕翩跹。
再道:
长城土砌,
黄河水聚。
同声共气,
芳龄永继。
一赞:
人心唯危肤何异,
道心唯微樱花同。
再赞:
备物致用,
着明日月。
克明俊德。
协和万邦。
撰文:熊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