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高贵英 记者 刘毅)2019年春,根据区上脱贫攻坚任务调整安排,安州区实验幼儿园接受到了帮扶塔水镇峨眉村21户精准扶贫帮扶任务。党支部书记张小帆马上组织召开支部委员会,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扶贫方案,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任务,最后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响应下,成立了以年青党员教师为主的21人一对一帮扶小组。
根据上级扶贫会议精神,为了更好地完成帮扶任务,园长兼扶贫组组长阳春及时主持召开了精准扶贫专题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了上级精准扶贫相关文件,详细安排落实了走访入户工作,要求帮扶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认真了解学习帮扶干部的职责和扶贫手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老师们接到扶贫任务后,她们积极响应,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使命荣光。但只有全面掌握被帮扶户的家庭基本情况,才能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因户施策,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被帮扶户开展有效的帮扶,才能充分激发被帮扶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但怎么样与被帮扶户接触认识,怎么样开展工作,年青的老师们心中还是有很多担忧的,支部委员高贵英老师年长一些,她的丈夫有20多年的乡镇基层工作经验,平时耳濡目染,她自告奋勇的教起了大家怎么与老百姓逐步熟悉,怎么样了解被帮扶户的基本情况……
第一次走访入户,老师们专门买了牛奶、豆制品等伴手礼送给被帮扶户,一声声“大爷”“大婶”叫得甜巴巴的,一来二去,便渐渐跟被帮扶户熟络起来。扶贫在于点滴,要从实际生产生活中解决被帮扶户遇到的困难。为取得帮扶户的信任,尽快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她们利用周末每月不少于1-2次的入户走访,与被帮扶户促膝交流,拉家常、讲政策、话发展,细心听取被帮扶户的心声,了解他们身体健康状况、生产生活等情况,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及时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切实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把乡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被帮扶户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的发展想办法、出点子、理思路,并向他宣讲扶贫政策,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对症下药,谋划脱贫措施。针对21户被帮扶户的不同致贫原因,老师们与村委会书记及主任沟通后,制定了帮扶措施。(一)开展思想帮扶,引导被帮扶户全家靠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科学种植来赢得小康,激发以干事创业实现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政策宣传:及时给被帮扶户讲中央省市的精准扶贫政策;区委、区政府有关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各项帮扶政策讲清楚,及时宣传,进一步了增强贫困户对帮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针对农业收入低,建议多发展经济作物,收入高、见效快。(四)针对缺技术的,联系农业办工作人员为他们进行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在网上购买科学种植书籍赠送给农户。(五)针对因病致贫的,指导正确的服药方法,叮嘱到新农合定点医院就医。就这样,不定期的通过实物和现金的方式走访慰问,为被帮扶户送了米、面、油、水果、文具、保暖物质等生活必备品以及现金。
另外,利用本职工作特长,帮扶老师们在塔水镇峨眉村还建立布置了温馨的“儿童之家”活动室,捐赠了幼儿学习桌子3张、椅子17把,图书两箱,玩具4箱,塑料垫子9张,腰枕5个,老人们也可以去里面阅读、玩耍,以此丰富被帮扶对象及全村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老师们秉持把扶贫做实,把实事做细的认真精神,用真情帮扶群众,用行动体现责任担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助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回顾帮扶历程,真情付出、真心帮扶是老师们的帮扶工作感受。也许被帮扶户不一定全记得帮扶老师们的名字,但他们都记得村里帮扶人是区上实验幼儿园那群活泼、开朗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