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绵阳频道 钟林)2月3日,江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江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标志着江油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正式确定。
“十三五”时期是江油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的压力,承受产业转型、结构优化的阵痛,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2020年GDP达到477.7亿元、年均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67元、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87元、年均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2.6:50.3:37.1优化为2020年的12.8:41.5:45.7。在2020年全国西部百强县中位列第22位,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油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月1日,绵九高速张家坪至青莲互通开通试运行。1月24日,总投资11亿元的天宜上佳智慧交通数字科技产业园在江油市高新区开工建设。1月30日,江油253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2月3日,江油城东南北主干道—江彰大道北段建成试通车……“十四五”开局之初,江油迈出了铿锵步伐。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80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5%、9%。,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5%以上达,加快建设60平方公里60万人口现代化城市…… 在2月3日闭幕的江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江油“十四五”期间的目标已经锚定。
“持续建设工业强市,在要素保障、人才支撑、土地承载、融资能力等方面给予工业企业更多支持。”“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种养循环农业。”“积极开展李白文化产业化研究,促进学术成果向产业优势转化。”……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十四五”期间,江油将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产业提升、项目招引、企业培育、创新驱动、要素保障“五大攻坚”,构建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1+4”现代工业体系,力争2025年,规模工业总户数达到260户以上。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准入制度,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基地、全省先进制造强市、绵阳先进结构材料产业功能区。
“十四五”期间,江油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稳定粮油生产和生猪稳产保供为基础,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围绕全省“10+3”产业体系、绵阳市六大重点产业和十大主导产业布局,打造江油“3+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南部精致农业、中部标准农业、北部生态农业”的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江油将推动李白文化为主的特色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以建设“国际化国家级李白文化圣地、四川省枢纽性文化旅游发展基地”和绵阳市文化旅游核心枢纽为目标,主动融入天府“三九大”、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线路,围绕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着力构建“一核心四走廊”的“大生态+大文化+特色产业”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着力打造“李白故里.华夏诗情”文旅品牌,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展望2035年,江油将与全国全省和绵阳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西部现代化强市(县)基本建成。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发展动能实现转换,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显著增强,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对外开放新优势明显增强。深度融入中国(绵阳)科技城和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实现资源要素同用、城市运营同体、竞争优势同构、公共服务同享。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活环境更加宜居,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江油、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江油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