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科技创新锻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绵阳市“两新”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http://www.scol.com.cn  (2016-12-19 09:15:39)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东材科技、九洲空管、利尔化学、新晨动力,一个个站在行业前沿的新兴企业茁壮成长;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六个“大块头”产业在绵阳加速集聚……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风口”,绵阳“两新”产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绵阳市继续把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以优化布局、企业培育、项目推进、要素保障为着力点,以“两新”产业为主体的八大重点产业为抓手,强力推进“两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以技术为核心

“两新”产业产值高速增长

发展“两新”产业,企业是基础,技术是核心。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作为推动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绵阳拥有荣列“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与销售规模过千亿的长虹集团,拥有被誉为“我国地方军工企业典范”与连续14年入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的九洲集团。

尖端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是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截至目前,绵阳市建成了国内首个“千兆宽带示范网”,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功能可与谷歌在美国堪萨斯州建成的全球第一个“千兆宽带网”媲美。经过不断加强军民融合,绵阳市建起了国家新型工业化(数字试听)产业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国家和省培育和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布局地和优先支持点。

有了科技创新,才有产业的不断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绵阳市“两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同比增长14.8%,占工业比重达到35.3%,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9个百分点,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53.29%。

以产业为主导

“两新”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在高新区四川野马汽车生产车间显眼处,均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当日汽车的最新下线进程。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生产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近2万台,工业产值近16亿元。

在绵阳市,除了像野马汽车这样“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也纷纷将目光转向科技创新,积极谋求转型升级。

据统计,绵阳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40余家、汽车类科技型中小企业30多家、汽车产业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和检测实验室3家,是全省重要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大力引进“两新”企业,实施“以商招商”,以此形成产业集聚。按照这一发展思路,近年来,绵阳市像汽车产业这样高速发展的“两新”产业还有很多。“我们按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起了高效的产业推进体系,千方百计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绵阳市在产业运行监测、项目建设以及项目推进和监管等方面下苦功夫,不断强化“两新”产业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以政策为支撑

“两新”产业发展动力十足

绵阳市“两新”产业进入“快车道”,不仅以技术制胜,行业领先,也得益于宏观的政策推动。

在抓好创新型企业培育、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同时,绵阳市着力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协助相关企业破解在发展中遭遇的瓶颈。以破解融资难为例,依托“风险池”资金的引导作用和风险补偿机制,绵阳市配合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工作,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科技贷款余额218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市科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资金“活水”直接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

绵阳市还在电力、土地、天然气等生产要素方面加大对企业的保障力度,为“两新”产业发展增添动力。去年,绵阳市分别协调落实了18户工业企业和46户工业企业享受省直购电试点和富余电量消纳政策;梳理出市本级工业用地项目36个,供地量达2260.7亩,有力保障了以“两新”为重点的工业项目加快建设。

为了给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10月中旬,绵阳市对《绵阳市工业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进行了再优化,坚持“一切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大力促进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聚集。这一系列举措,为“两新”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赵烨 裴玉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