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鉴丨全省第一家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开张 背后有何深意

2023-09-21 10:43:57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刘宏顺

立足绵阳,远鉴四方。大家好,我是川观新闻记者祖明远,这一期我们聊一聊民营经济。

9月,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正式运行。这是国家发改委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后,我省市州启运的首个对应专门机构。

最近两年,绵阳发展势头强劲,这与当地抓经济,特别是抓民营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去年,绵阳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155.94亿元,净增市场主体6.2万户,双双位居全省第二。截至今年6月,绵阳A股上市企业已达10家,其中5家是民营企业。

抓民营经济,绵阳有啥秘诀?

我觉得首先是创新抓。服务民营经济相关职能散落在不同部门。而绵阳创新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由专人负责形成工作闭环,可以确保好的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是全面抓。全面抓民营经济,抓民营经济的全面。绵阳历来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好企业,就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所需、所盼。去年以来,绵阳创新开展了政企面对面座谈会、建立企业家微信群,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良好的发展氛围,带来的是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绵阳当地建立向民间资本常态化推介项目的机制,目前已累计向社会公布84个项目,释放投资需求301.43亿元。2022年绵阳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8%,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

第三个是迫切抓。绵阳是在三线建设中发展壮大的城市,科研院所多、国有企业多,但高质量发展绝不能“偏科”。与全国百强市的优等生们,尤其是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绵阳的民营经济占比偏低。不久前,全国民营经济500强榜单发布,我省有11家企业上榜,遗憾的是没有看到绵阳企业的身影,这也反映出绵阳民营企业多而不大,大而不强的现状。

这是当前绵阳发展的短板,也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跨越的关键。优化民营经济,是发展所需也是未来增长所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民营经济大有作为。

政策出台、机构搭建、机制理顺,抓民营经济已不是技术问题,不是项目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信心的问题。

作为副中心城市,绵阳必须勇担使命,以创的勇气、闯的劲头、拼的精神为全省趟出一条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多年历练和拼搏,绵阳有一支能征善战的企业家队伍,他们从市场中拼出一条条血路,大风大浪勇往直前。这些企业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是绵阳的宝贵财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当地出台各种举措,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激活这种精神,树立这份自信,绵阳一定可以再次创造奇迹。

12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