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鉴|当科技因文化而“出圈” 绵阳文旅发展这样平衡“刚”与“柔”

2024-07-01 16:23:43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刘宏顺

随着暑假的临近,一个旅游小高峰即将启动。

在各地营销景区的旺季,绵阳却反其道行之。6月底,两场文化活动同步启动,一个是绵阳的“文化三推”来到昆明,另一场是绵阳原创音乐剧《将进酒》登陆厦门。

一提起绵阳,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科技。如果是科技硬实力是“刚”,那么在文旅发展方面,绵阳做的是文化的“柔”,刚柔并济,融合发展。

绵阳的旅游资源不错,但与九寨沟、都江堰这些国际顶流还有一定差距。所以绵阳的文旅发展,要用好用足自己的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科技,也包括文化,而绵阳现在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融合发展”路线。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文旅,就是要文旅融合,彼此支撑。

6月28日当晚,绵阳原创音乐剧《将进酒》正式登陆厦门。这部剧已在全国巡演了79场,几乎场场爆满,这次将在厦门连演五场。我们都知道,绵阳江油是李白故里,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不仅给各地观众带来愉悦的观看体验,也在潜移默化中推介展示绵阳。

不只是李白,以绵阳“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主的文化作品,纷纷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在这个过程中,绵阳的“城市名片”得到确立和广泛传播。

“城市名片”,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内涵,包括很多厚重的东西,不能直接写上几百字介绍,而是要提炼成具体形象,转化为有趣的形式,这样才能方便理解和传播。

绵阳是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的“硬实力”已经得到广泛认知,而绵阳文化的“软实力”则正在加快追赶。在绵阳城市名片中,一硬一软,既有“国之重器”的科技高度,还有李白的诗酒豪情、山水相伴的宜居环境等等。如今,科技与文化已成为外界认知绵阳的“一体两翼”。

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各种推介活动,如今一提起绵阳,科技、李白、大熊猫这些都能立刻进入脑海。同时绵阳的科技也通过各种方式注入到城市文化当中,例如,绵阳推出机器人劝导交通、自动驾驶等,让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到科技感……

在我看来,绵阳文旅会有大的发展,是因为绵阳的新思维,一种“跳出文旅看文旅”的视野。将过去文旅部门一家操心的工作,从全市层面统筹力量,共同发力,消除短板。

文旅主要靠口碑。成千上万的好评,一个“宰客”事件就能毁掉了;千辛万苦打造的景区,可能一个脏乱差的厕所就前功尽弃了……

绵阳不仅优化景区、线路和产品,更从全市层面优化道路、停车位、指示牌、厕所这些细节,绵阳2年前就启动了一个工作,叫做“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全市一盘棋,一起抓,一直抓,效果非常好,城市和乡村,处处都清爽干净。

另一方面,过去孤立的文旅产业、文化事业,与更广阔的工作结合起来,文旅成为一根纽带,串联起景区、演出、体育、美食、音乐、文创……成为“文旅+百业”“百业+文旅”。

所以,对于绵阳文旅产业的未来,我非常期待,也很淡定,因为绵阳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现在只需踏实做好手头的工作,静待风来。

12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