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三台综改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村民家门口打工增收致富

http://www.scol.com.cn  (2016-05-05 15:05:03)  来源:绵阳晚报  
编辑:李伟  

“原来一亩地自己种自己收,一年只有七八百块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净得四百块,平时再打点小工,日子比以前强多了!”三台县景福镇鲜家嘴村村民何显君与记者聊起这大半年来家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3日,绵阳市“记者走基层”活动采访组来到三台县,聚焦绵阳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综改区)的建设情况。综改区通过基础先行、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内引外联、民生优先、高端引智等举措,加大了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输血与造血并重,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

村民流转土地 释放劳动力

3日上午,在鲜家嘴村油牡丹地里,农民们正挥动锄头除草。去年9月,三台县通过招商引资在鲜家嘴村、紫河镇五福桥村建立起1000亩的油用牡丹产业园,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着力打造四川省第一个以坡地台地种植为主的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54岁的何显君说,将土地流转出去以前,他们家种的都是玉米和油菜这样的传统农作物。“不算投入的人力成本,一亩地一年也就落下七八百元钱!”而现在将土地流转出去,虽然一年只收到400元的土地流转金,看起来收入好像少了,但劳动力释放了。

“公司里农忙时,我们就来打点小工,除草、施肥、榨油,做一天就有50元钱!”何显君说,到目前为止,她通过在油牡丹产业园里打工就已经挣了5000多元钱。而她丈夫现在已经是公司的正式员工,负责田间地头的管理工作,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足够一家人生活开支。去年,儿子结了婚之后也没有再外出打工,趁着村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干起了运输工作,拉水泥建筑材料,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家里87岁的老人需要照顾,我和我丈夫都是50多岁的人了,不可能再出去打工挣钱。现在家门口就有打工的地方,收入比原来种田高,日子比原来有奔头!”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请了农科院、中农大等专业机构的专家,通过调研考察土地环境,找到了最适合这里种植的作物,同时又从这些作物里选出了最有经济价值的油牡丹。”市综改区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周正英说,油牡丹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木本食用油作物,耐瘠薄、劳动力需求低,具有高产出、高含油率,收获周期长、经济价值高、产业链长的特点。“我们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公司负责培育产业基地、提供种苗和技术、保底回收产品、加工和市场推广,以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在综改区内,除了油用牡丹产业园之外,还有多个产业园和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如藤椒种植基地、甜橙产业园、双乐乡宋观庙新村聚居点、乡村旅游规划等。

综改区建设 探索丘区发展道路

三台是全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全县农业户籍人口12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4.5%,而丘陵面积占全县幅员面积90%以上。特别是三台南部更是处于深丘腹地,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人均占有资源少,贫困率发生达到18%,农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市县平均水平,属于全县乃至全市丘区最贫困区域,是全县乃至全市全面小康的绝对短板。

为此,2015年1月,市委做出了在三台南部建设“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实验区”的决定,力图通过创新机制、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扶贫攻坚、加强基层党建等措施,将其建设成为“扶贫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基层党建示范区”,努力探索出一条推进农村丘陵地区加快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2015年,综改区共建设项目74个,完成总投资达到3.7亿元,使得综改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虽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但综改区建设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周正英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三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2016年,综改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新村建设水平,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 (谭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