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农旅融合 美丽乡村流金淌银

http://www.scol.com.cn  (2016-05-20 09:30:56)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在春去秋来的时令流转间,在稼穑社庆的忙闲琐事里,在一村一户、一餐一饮、一草一木间,乡愁即刻涌上心头。把乡愁融入旅游,便有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业态,乡村旅游既可满足城里人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又能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还承载着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殷切期待。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特色精品工程,积极建设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的乡村旅游品牌,不仅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还带动了大批农村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乡村旅游正迅速成为我市旅游又一张新名片。

优势发展得天独厚

依托于这一片秀美山水,我市先天就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势。在绵阳,深藏着富足的乡村旅游资源,既有优越的乡村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特色农业,也有独具特色的古村民居、民俗风情;既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又有时尚的现代元素,发展乡村旅游势在必行。

我市深挖乡村旅游资源,以精品化打造、市场化开发、产业链带动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景区依托型、城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型、休闲农庄型、家庭农场型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观光型、体验型、风情型、度假型等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安县“花城果乡”、游仙“富乐花乡”、涪城“五彩田园”等一大批特色鲜明、地域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景点不断做大做强,为市民乡村游提供了众多好去处,让一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活就在身边。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结合,我市乡村旅游正以崭新的姿态引领一方蓬勃发展。如今,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景区30余个,休闲农业聚集村110余个,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00余家,年实现营业收入近30亿元,吸纳农民就业6万余人,带动26万余农民受益。

特色发展方兴未艾

初夏时节,走进北川曲山镇石椅羌寨,枇杷、梨子满树飘香,一幢幢石砌碉楼和木质吊脚楼掩映在茂密的果林中,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避暑、摘果、休闲。

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村里的农家乐业主喜笑颜开。作为北川首个羌乡旅游村寨,石椅羌寨抱团发展旅游产业,现已建成农家乐20余家,日接待能力达1500人,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火热的石椅羌寨旅游,是我市乡村旅游特色化、规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乡村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形象和品牌进一步凸显,走上了特色发展和规范发展之路。“随着我市乡村旅游迈向规范化发展,目前已呈现出优质化发展、品牌化发展的特点。”据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由一家一户为主经营逐步发展为合伙经营、承包经营、公司化股份经营,经营内容也由单一的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发展为提供休闲、养生、娱乐、户外运动等服务,服务方式由自发、粗放、原生态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目前,我市各乡村旅游景点的旅游特色正逐渐凸显,呈现品牌化发展。

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在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上,我市还每个季度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一年四季,精彩纷呈的乡村旅游活动在绵阳市各地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在绵踏青赏花、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

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下一步如何推动全市乡村旅游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市旅游局拟制的《绵阳旅游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给出了答案。

首先,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明确贫困村镇发展定位和方向,围绕主导产品开展配套服务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旅游接待能力,将贫困村镇建设成为特色景观旅游扶贫示范点。

大力实施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培育。合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培育农副特产品类旅游商品品牌,挖掘特色内涵,开发一批具有实用性、工艺性和纪念性的旅游商品。

大力实施“旅游+互联网”。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优质农副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支持通过APP、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宣传推广特色产品。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不断探索、融合发展,着大力解决产品初级、模式单一、市场饱和等问题,让游客在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人文情怀,乡村旅游才会让游客“记得住乡愁”,才会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郑悦)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