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木皮藏族乡关坝村探索保护与发展共赢模式——“山绿民富”的美丽嬗变

http://www.scol.com.cn  (2017-05-04 09:45:47)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4月27日上午,雨后的平武木皮藏族乡关坝沟凉爽宜人,忙碌的蜜蜂在各色野花间来往穿梭。蜂农蒋光富信步来到自家的蜜园,小心翼翼地掀开一处蜂箱。“你看这形状、色泽都不错,今年肯定丰收!”看到箱内一块初见雏形的蜂蜜,蒋老汉说不出的开心。

去年,关坝村蒋光富等22户贫困户成功“摘帽”,蜂蜜功不可没。守着好山好水,咋致富呢?根据境内实情,木皮乡在关坝村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生态扶贫新模式,破解“山绿民不富”的难题。

村里来了公益组织

2009年9月,蒋光富等村民发现村里来了一群“神秘来客”。让蒋光富们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几年他们的发展命运与这群来客紧紧相连。这就是公益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关坝村辖区内林地总面积6499.3亩,森林覆盖率为96.3%,区域内大熊猫、红豆杉等国家保护珍稀植物共计70余种。长期以来,村民主要通过传统的养蜂以及挖药材等渠道增收。“无稳定的增收门路,自然环境受到影响。”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冯杰告诉记者。

入驻后,保护中心与关坝村共同成立了关坝养蜂专业合作社,并建立完整的利益分配模式:纯利润的50%用于社员分红;10%用于养蜂户返利;15%用于理事会职务补贴;5%用于公益储备;20%用于合作社的机构储备。“村委2015年分红为14440元,去年分红暂时未下发,预计在2万元左右。”专合社理事长李芯锐告诉记者。

为促进关坝村的养蜂产业持续发展,山水保护中心引进了相关商业合作伙伴对蜂蜜产品进行包装、认证和销售,并创立了“熊猫蜂蜜”品牌。这些蜂蜜的收购价维持在1公斤100元,高于当地市场价的20%。“有了稳定的收入即可减少当地居民打猎、挖药活动,同时减少了放牧牛羊,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对水源的污染。”“熊猫蜂蜜”品牌市场传播负责人陈园明介绍。

目前,全村共计30余个养蜂场,1000余盒蜂箱,主要采用原生态的饲养模式,蜂蜜年产量8000到10000斤。

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一支以贫困户为主体的森林监测巡护队也于2009年成立。这支队伍每月开展例行巡护,对关坝沟内森林、动植物资源、水源的监测和保护。“每个月巡护一次,有600左右的收入。”巡护队员李成国表示,每年腰包里多了几千块钱。

据关坝村村支书乔良介绍,关坝沟流域早年间有一种味道鲜美的鱼,价格高昂,但过度捕捞导致鱼的数量剧减。“我们的巡护队在关键的地点架设红外相机监控,数次抓获了非法捕捞者。”从2013年春夏季开始,关坝村民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帮助下购入鱼苗放归河中,至今种群数量已经得到了显著恢复,保守估计产值达50万元。“我们准备今年繁殖期过后,试捕捞一部分销售再给村民分红,证明给村民这种保护模式是可持续的、有成效的。”乔良向记者介绍,村里鼓励村民发展林下经济,80%村民参与人工种植中药材,向绿色银行要钱。

如今,“严禁捕捞”“保护环境”等警示牌在关坝村随处可见,沟内的牛、羊分别为10只以下、少于100只。“通过生态保护获得生态收益,然后生态收益再去反哺生态保护,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冯杰说。

谱好乡村游协奏曲

走进关坝村,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有红豆杉和珙桐等珍稀植物,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瞅见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珍稀动物。优渥的自然环境,让前来游玩的外来客人流连忘返。“周末都保持200多人,夏天来避暑的人多得莫法!”但乔良坦诚,“基础设施滞后以及接待能力不足是村子发展的软肋。”

为谱好乡村游这一全民参与的协奏曲,关坝村先从道路建设入手改变硬环境。从关坝村委出发,一条长3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直通沟底。去年,乡上积极争取资金项目48万元,对关坝沟的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在村委办公室附近,一个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见雏形,几台施工机械正加班加点赶工期。这是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协助下争取来的62万元,为今后接待客人做准备。

关坝村目前仅一家农家乐,游人吃住是个问题。为此,村里正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拟高标准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将环保理念植入其中。“要走全民发展共赢的路子。”木皮乡党委书记高辉表示,既要把游人吸引来又要留得住,下活这盘棋。(裴玉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