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项目和规划共振催生产业叠加效应

www.scol.com.cn  (2017-10-30 09:07:35)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尹勇  

10月29日上午,绵阳市三台县协和乡红灯桥村举行了一场现金分红活动——32户贫困户从村里的代养场分到了第一笔1000元左右的分红,这让去年刚脱贫“摘帽”的村民踏实了不少。

更值得期待的是,新建的两个代养场未来每年将给村里带来130余万元收入,这不仅将解决红灯桥村的贫困问题,也为致富奔康奠定了基础。“这两个代养场基本实现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能确保村民增收可持续。”红灯桥村第一书记丁猛说。

确保贫困户收入达标“摘帽”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关键的是要在贫困地区建立起持续稳定的产业,而这往往需要不菲的投入。但仅靠财政支持、贫困户自筹,显然很难做到。绵阳将脱贫攻坚和特色农业规划结合起来,调动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叠加效应”。□本报记者祖明远

靠什么吸引社会资本?

红灯桥村位于三台县南部丘区,人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全市脱贫的短板——2014年当地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近3000元。为解决这一地区的发展问题,绵阳在此成立绵阳市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下称“综改区”)。

为发展产业,红灯桥村搞过养殖桑蚕、发展过乡村旅游,但最终都没走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项目都难以吸引社会资本。

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因村民自筹资金很有限,而财政补助资金不能超过项目总额的50%。要吸引社会资本,就必须在项目选择上下功夫。

经过筛选,红灯桥村选择了养殖业。道理很简单——综改区将养鸡业作为主导产业,而三台县农业重点产业中涵盖了优质生猪。

根据规划,三台县将每年为优质生猪产业提供500万元的扶持资金,而综改区还将为符合条件的养鸡合作社提供道路建设补助。鉴于此,红灯桥村主动与有意落户综改区的龙头企业对接,争取到了代养订单以及技术支持。根据规划,两个代养场总投入560万元,未来每年回报都可达130万元,这样的回报预期也打动了金融机构,从而补上了最后一块资金短板——金融机构贷款达到232万元,超过了财政补助,成为产业项目的第一大资金来源。

如何形成“叠加效应”?

在脱贫产业发展中,来自财政的补助资金很关键,但不足以“大包大揽”。数据显示,今年绵阳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总量约为20亿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用于产业扶贫的资金仅为3.34亿元。而根据规定,对于产业项目的补助上限为50%。因此,要为贫困地区寻找可持续增收项目,还必须要加入其他力量。

今年5月出台的《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对全市上千种特色农产品进行筛选,确定了六大重点产业和十大主导产品,并集中财政资金扶持。数据显示,2017年绵阳市成立了总规模为34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同时未来还将保持每年10%的增幅。县市区也同步出台扶持政策。

随着该方案出台,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以优质生猪为例,红灯桥村的生猪代养场项目,就吸引了铁骑力士这一龙头企业,就近建设饲料厂和销售平台。

另一方面,该方案也促进绵阳特色农业品牌的成长,通过鼓励引导相关品种申请有机认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等,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从而形成特色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全国46项产品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绵阳有8项产品上榜,其中北川“瓦壶沟”牌厚朴中药材、三台“崭山”牌米枣等产品,都在脱贫攻坚中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敲门砖”。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