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刘红梅 熊嘉莉 记者 薛世荣)从绵阳城区出发,一路向南,驱车26.5公里,就来到了涪城区丰谷镇齐心村。和大多数近郊村镇一样,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如何克服劳动力缺失的现实,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能,齐心村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近年来齐心村结合村情实际,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大力发展芦笋产业、蚕桑产业、果树产业,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打造产业扶贫新亮点,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种植芦笋打开致富之门
“春风荻渚暗潮平,紫绿尖新嫩茁生。”这是宋代诗人武衍笔下描绘的春风过后芦笋茁壮成长的画面。
走进齐心村芦笋种植基地,诗句变成了现实,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抢眼。大棚里破土而出的芦笋脆绿鲜嫩,工人们正在施肥、护苗,一派繁忙景象。品种改良后的芦笋,季节适应性强,除冬季以外的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采摘,一亩产量可达5000斤,每斤平均市场价可达10元,收益十分可观。自2012年发展绿色生态芦笋种植以来,已经形成了以齐心村为核心,辐射致富村、水塘等村,面积达1000余亩的芦笋种植园区,成为了全川最大的芦笋规模种植示范基地,“小芦笋”成了致富好产业。
涪城区齐心村芦笋基地 王勇摄
芦笋基地的发展壮大,不但给基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周边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每到采摘季节,大量的用工需求将吸引齐心村和周边村落的妇女向芦笋基地聚集,每个芦笋采摘季,都将给400名左右的留守妇女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自从基地开始建大棚,就来干活了,今年已经是第8年了,在家门口做事,每个月工资有近2000元,既有收入保障,又能照顾家庭。”村民梁文珍乐呵呵地说,今年56岁的她是芦笋基地的一名“老员工”,她说,这个岁数还能在家门口赚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2019年,“关帝芦笋”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产品已顺利通过认证,拥有“绿色食品”农产品认证。目前,芦笋园区有农业龙头公司4家,农民专合社5家,带动农户10余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
蚕桑产业铺就致富之路
“蚕桑从此起,农里各有营。顾惭不耕者,日宴掩茅衡。”2014年,在当地村干部积极宣传引导下,齐心村龙坝片区实现了1200亩土地全部流转,种桑养蚕成了齐心村龙坝片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挖坑、除草、防虫……在齐心村的桑树种植基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用辛勤的劳作耕耘幸福的生活。
天虹桑蚕
孙银是齐心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年外出打工意外摔伤,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在家休养期间,村干部动员其在家搞蚕桑种植,不仅可以有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把土地企业流转回来,自己经营,生产的蚕茧再由企业统一收购。
2015年春天,孙银从企业流转了3亩土地发展起了自己的蚕桑产业,第二年就实现了2万元的收入。如今,桑树苗伴随着希望种下,孙银的“致富梦”也将破茧成蝶,去年他还扩大了蚕房的规模。看着眼前绿油油的桑树苗,孙银喜笑颜开。
孙银勤劳致富的故事也感染着村里的乡亲们。在齐心村,像孙银一样靠着种桑养蚕脱贫奔康的还有100多户人家,其中22户是原来的贫困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解决产销问题,村委与企业签订签订了保底加随行就市协议,解决蚕农的后顾之忧,企业为蚕农定期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解决种桑养蚕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对他们产出的蚕茧进行收购和加工,让蚕农们养的放心、卖得安心,帮助他们稳定增收。
目前齐心村蚕桑连片总面积1800亩,蚕房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辐射带动205户人家,带动人均增收3530元。
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长久以来,齐心村大坪片区的村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收入普遍偏低,如何拓展增收渠道,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多方咨询、调研、协商,村两委决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投资小、销路好的柑橘、花椒、吴茱萸产业。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企业、党员、村民共画“致富同心圆”,村妇女主任带头流转15亩闲置土地种植花椒,企业党员流转土地70余亩种植柑橘和吴茱萸,同时积极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流转土地50余亩,带动2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种植柑橘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示范带动、规模拉动、服务推动等措施,村集体将根据后期市场效益,广泛吸纳更多有种植意愿、且具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流转土地,发放试种苗,统一采购化肥等农资、提供技术等服务,降低群众投入风险,织牢产业发展安全网。
涪城区齐心村芦笋基地 王勇摄
柑橘预计2022年试挂果,2023年进入丰果期,每亩收入1万元。目前花椒还没有投产,但是据预测,丰产后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贫困户在花椒种植基地务工能获取60元/天的纯收入,通过发展经济作物产业,使村民土地流转有收入,打工上班有工资,合作社入股有分红,成为“多薪农民”,产业示范园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种植芦笋、蚕桑、柑橘不仅是齐心村的一次次大胆尝试,也是丰谷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认真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的大胆尝试,在推进农业产业转型的道路上,丰谷镇本着“产业多元化、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原则,真正实现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