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以人为本在执法中体现管理与服务
涪城区城管执法分局积极探索“为人民管好城市”新模式

http://www.scol.com.cn  (2016-01-25 10:55:30)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李伟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管好城市、服务市民,成为城市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乘着中央、省、市、区城市工作会议召开的东风,涪城区城管执法分局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幸福美丽绵阳这一主线,牢固树立“文明执法,惠民为民”的理念,依法履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积极探索“寓管理于服务、执法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为建设更加舒适、更加宜居、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1人性化执法

最好的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

1月6日,涪城区城管执法人员为辖区内生活困难的书摊摊主李邵建无偿制作书报亭,周边群众纷纷点赞。家住御营二社的苟女士说,“老李占用了消防通道,影响了我们出行,但知道他生活困难,也不好埋怨什么。城管这次帮我们解决了个大难题。”李邵建也表示,以后自己一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配合执法工作。

最好的管理是什么?是最好的服务。涪城区城管执法分局局长邓承双说,“城市管理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只有打好形象牌、服务牌和民意牌,推行人性化执法,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层次提升。”

涪城区城管执法分局坚持文明理性规范执法,市容秩序管控实现“常态化”,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按照“教育引导、规劝规范”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文明理性规范执法,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

去年以来,该局共纠正各类违规及不良行为4万余次,开展大、小规模集中整治200余次,拆除违规户外灯箱、布幅、指示牌、店招、灯杆、道旗广告180余处,拆除面积4000余平方米;共整治完成违法建设2582宗,整治总面积46.5万平方米,拆除面积11.7万平方米,整改及风貌塑造面积为34.8万平方米。

2标准化智慧化

让执法有法可依更有效率

15日早晨7:50,在跃进路社区执勤点,直属二中队队员陈曦、武军站在礼仪镜前穿戴执法记录仪等装备,准备开始一天的巡逻。“有了新装备,我们巡查方便多了。”临出发前,两人还用手机上传工作照到微信平台,并附上语音记录,“0029/0030上岗,巡逻路段……”

佩戴执法记录仪的陈曦、武军在巡逻,分局数字化城管中心的画面上同步显示着街面上的市容秩序情况。通过统一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执法人员可以在辖区范围内进行全面信息采集管理,实现管理手段数字化、资源共享。城市里的许多不文明现象,如乱倒垃圾污水、店外店、乱贴小广告、乱停车辆、工地夜间施工扬尘等,都可以及时发现处置。目前,该局实现了市容秩序管控“常态化”、区域全覆盖、管理无漏洞。

“执法记录仪既能进行执法取证,同时也能记录执法队员的言行,监督他们文明执法、依法履职。”邓承双说,1%过错也会造成100%影响,队伍管理必须正规化、行政执法必须规范化、服务群众必须实效化。只有坚持学习培训不间断,努力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才能实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能建设一支学习型、担当型、服务型的“三型队伍”。

依法履职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心中有法、行动依法,做好对流动摊贩的服务、指导和教育,才能化解对立情绪,规范摊贩经营活动,确保城市健康有序运转。涪城城管执法分局对巡逻大街小巷的执法人员制定出了一整套标准化执法的规范:不许骂人,不许动手,执法要先亮证,不得单独一个人执法,每次执勤必须佩戴执法记录仪做好取证……

3创新模式

让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城管执法,是“为人民管城市”,不是“为城市管人民”。邓承双说,“生活品质提升了,群众对环境好坏的敏感度也随之提升,广大群众对损害市容秩序的违法行为零容忍,我们的执法理念、管理服务、手段措施也应与时俱进。”涪城区城管执法分局将按照“全民参与城市管理,人人享受治理成果”的理念,实施全民城管参与计划,用心用情用力全面推进市容秩序网格化管理,大力实行“城管+社区、城管+企业、城管+商户”等执法模式,逐步实施智慧城管提升计划,有效促进互联网+城管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开发“便民城管”APP,改善城管微博微信功能,让市民直接参与城市管理。“现在我们不‘打游击’了。”曾在街面上“流窜”摆水果摊的周强(化名)长期和城管“捉迷藏”。既要堵也要疏,涪城区城管执法分局在404医院路口、绵中隧道口等地点设置了临时便民服务摊区,周强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其他一些游摊散贩也有了“家”。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人民管城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段,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而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把握好“堵”与“疏”的结合,推动环境治理软硬件建设同步推进,确保治理工作全域覆盖。如今,在涪城城管人的不懈努力下,绵阳主城区尽显宜居之城新魅力,少了脏乱,市容市貌井井有条。

4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让城乡更宜居百姓更幸福

“垃圾不再到处散落,村民也少了抱怨,这些垃圾收集房帮上大忙了。”新皂镇石梯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洋说,区城管执法分局帮助实施了环境综合治理提升项目,修建了美观、实用的垃圾收集房,初步实现了垃圾“户分类、村收集”模式,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我们紧紧围绕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复查迎检和民生工程项目,大力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基层、村庄、盲点死角延伸,”邓承双说,通过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模式,积极探索“谁受益、谁出钱”的垃圾收运处理多渠道投入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健全了基础设施,让城乡更宜居百姓更幸福。此外,按照《涪城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涪城城管执法分局正对在建工地、运渣车辆、露天焚烧垃圾等进行大力整治。

去年以来,涪城城管执法分局开展道路沿线环境专项治理30余次,新建标准化垃圾收集房153个,垃圾池159个,采购发放垃圾桶等1200余个、三轮垃圾清运车40余辆,新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80余家。( 郭维 文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