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施完善、医疗卫生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建设……在两会上,“民生”始终是代表、委员们心之所系,也是他们建言献策的重点领域。
留守儿童教育“老大难”
乡村幼教点需政府助推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组建乡村教师成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师队伍的建议》《关于强化教育扶贫的建议》……昨(17)日,记者从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提案委员会了解到,多份提案纷纷直面关于留守儿童的生活与读书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近20万人,此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家庭功能的缺失,弥补这一缺失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要跟上。
孟祥柱委员在关于《留守儿童关爱提案》中认为,由于重视程度不高,不少地方尚未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机构,也未拟定长期规划,学校的教育机制尚不能适应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此外,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难以疏导。
目前,绵阳的高中教育质量和现代职业教育都在发展壮大,但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却得不到有效保障。虽然农村居民纷纷利用闲置房屋兴办幼教点,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教育平台,但资金短缺和师资力量不足仍是短板。为此,李周全代表也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各级政府能按照各幼教点的人数,对农村儿童每天进行相应补助。
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鼓励一体化养老机构发展
除教育外,医疗卫生事业也是代表和委员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何军委员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不断发展养老事业》的提案中表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20%,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3700万。
何军委员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既能缓解病人长期在医院压床的情况,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又能解决老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如成都一家民营医院有1500张床,300张床是老年病区,打造了以养老、临终关怀、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医养结合中心,而我市目前还没有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他建议根据我市医疗基本情况,因地制宜,以我市几所较大医院为主体,成立老年病区,纳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此外,“医养结合”监管主体涉及民政、医保、卫生等多个部门,各项政策、标准不统一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这需要政府出台“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政策,鼓励养老机构发展。
缓解人口增加和人口聚集
片区改造纳入民生工程建设
随着我市居住人口的大量增加和聚集,电梯公寓、高档写字楼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就是日益复杂的交通运行问题。为此,代表和委员们纷纷针对城市片区改造提升问题建言献策。
园艺山片区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规划优势,已成为我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区域。由于片区内住宅小区较多,加上教育园区和创新中心等,目前常住人口多,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片区内交通状况日趋复杂化。为确保片区内交通顺畅,避免人车争道现象加剧,董永光委员提出《关于在园艺山片区规划并逐步建设人行天桥的建议》,如人工湖路口建设人行天桥、设计带电梯的人行天桥等。
此外,为整体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大家还建议把相关片区如五一广场的改造提升纳入民生工程计划范围。(魏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