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民生工程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真正把民生实事办成顺应民意、贴近民情、排解民忧的“民心工程”,昨(12)日,绵阳市召开2016年民生工程市级项目征求意见座谈会。会议听取了编制情况说明,征求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生工程监督员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会后,市目督办(民生办)将根据会议的要求及意见、建议,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编制完善民生工程市级项目。
为落实好今年的项目,去年12月,市目督办(民生办)就启动了2016年民生工程市级项目征集工作。今年3月初,完成项目征集、梳理、汇总,共收到市级部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建议实施项目94个。3月中旬,举行了项目初审会,市目督办(民生办)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以及市重点工作第六督查组,对项目立项、资金保障等工作进行初审,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并形成初审意见。
据市目督办(民生办)负责人介绍,今年绵阳市民生工程市级项目编制特点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突出民生导向,契合群众需求。今年市级项目编制重点突出了五个方面内容,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的民生事项,如脱贫攻坚、“双创”工作等;二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就业、就医、养老、出行、健康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作出决策、部署,把惠及面宽、示范带动作用强、群众特别关注的项目纳入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如“幸福美丽绵阳”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绵阳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三是2016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民生项目,如海绵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攻坚工程等;四是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和群众呼声较高的民生事项,如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路灯照明等;五是2015年民生工程的续建项目。
第二是保持稳定延续,坚持与时俱进。今年初设市级民生工程共十大类、78个项目,比2015年实施的项目增加了2个。其中,因项目完成或转入常规工作,2016年不再继续实施项目27个,合并项目4个,新增项目33个,总体保持了项目结构和数量的稳定。同时,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群众需求,新增了老旧小区治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等项目。
第三是拓展资金渠道,不断做大总量。初设的78个项目预估投资约58.8亿元,较去年增长32%。其中,市财政目前已明确的资金投入2.2亿元、县市区(园区)财政投入约9亿元(预估)、上级补助约4.4亿元、社会投(融)资约41亿元。与去年相比,预计市、县财政投入和上级补助资金基本持平;社会投(融)资呈现大幅增长,主要包括部分市政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据悉,绵阳市民生工程由省级项目和市级项目构成。今年2月底,省委、省政府下达了2016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实施方案和目标分解表,涉及绵阳市的共有94个子项目和19件民生大事,涵盖了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市级民生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的具体体现,市级项目立足于绵阳实际,契合老百姓需求,与省级项目相衔接、相补充。(宋长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