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绵阳市公布一季度消费投诉热点
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合同欺诈居前三

http://www.scol.com.cn  (2016-05-03 14:36:40)  来源:绵阳晚报  
编辑:李伟  

产品质量坑人、售后服务敷衍、合同暗藏欺诈……记者从市消委会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各级消委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5件,同比上升32.8%。市消委会成功解决83件,解决率为97.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20万元。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而消费者获得加倍赔偿的投诉9件,得到加倍赔偿9611元。

产品质量是投诉“重灾区”

按消费投诉性质来分,产品质量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一季度,全市各级消委会共收到有关产品质量投诉34件,占投诉总量的40%,位居榜首。其次是售后服务,相关投诉13件,占投诉总量的15.3%。依次是合同投诉7件,占8.2%;价格投诉5件,占5.9%;计量投诉4件,占4.7%;安全投诉3件,占3.6%;虚假宣传的投诉2件,占2.4%;假冒的投诉1件,占1.2%;人格尊严的投诉1件,占1.2%;其他方面的投诉15件,占17.6%。

从消费投诉类别来看,家用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服装鞋帽、食品、服务类成为投诉热点,分别排在前五位。具体为:家用电子电器类20件,占总投诉的23.5%;汽车及零部件类18件,占总投诉的21.2%;服装鞋帽类9件,占总投诉的10.6%;食品类8件,占总投诉的9.4%;房屋及建材类3件,占总投诉的3.6%;烟、酒和饮料类2件,占总投诉的2.4%;日用商品类1件,占总投诉的1.2%;首饰及文体用品类1件,占1.2%;农用生产资料类1件,占1.2%。

此外,服务类消费投诉占投诉总量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移动电话服务及其它商品和服务等。投诉热点为:部分服务行业服务质量较差,从业人员素质、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一些服务收费标准不统一,企业制度不完善,霸王条款仍然存在;在与消费者发生纠纷时,经营者不积极解决,拖延、敷衍现象时有发生。

汽车消费投诉同比上升500%

今年2月初,市工商局经开分局塘汛工商所接到多名消费者电话投诉,反映经开区某汽车销售公司不按合同约定时间交车,不兑现购车节能补贴返还款,经营者不知去向,请求工商部门协调解决。塘汛工商所受理投诉后,立即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工作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逐一对涉案消费者进行备案登记。经多方努力,最终在2月25日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取得了联系。2月26日上午,行政约谈了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了该公司涉嫌违规事实和事态发展的严重性,要求尽快统计出涉案消费者详细名单、联系电话和相应金额,制定解决方案,报经开工商分局备案、核查。经工作人员多方努力,该公司全额清退了71名消费者节能补贴返还款,涉及金额21.3万元。对16名涉及定金、购置税、上牌费、上户抵押保证金的消费者进行了款项清退,涉及金额4.965万元,有效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统计,一季度,全市各级消委会受理汽车类消费投诉18件,占投诉总量的21.2%,与去年同期3件相比,上升了500%。汽车消费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是强制搭售汽车保险,不签购车合同,加价售车,强制加装装具等;二是在购车合同中设置“霸王条款”;三是销售宣传不切实际;四是不按合同约定时间交车,不兑现购车节能补贴返还款,经营者不知去向等问题。汽车类商品由于价值较高,技术较复杂,出现投诉纠纷后维权难成为消费者最头痛的事情。(郭东 范萌)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