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关注老人第二个家 几多欢喜几多愁

http://www.scol.com.cn  (2016-08-30 09:02:21)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在这里,我们玩得好,还经常有文化活动,生活真是美滋滋!”昨(29)日下午,在南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7岁的赵应候告诉记者,这里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南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我市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很具代表性。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的现状,我国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也决定了老人的生活质量。那么,众多的社区养老机构做得如何?有何短板需要补齐?

社区养老

逐渐受到老人青睐

“我觉得,在社区养老还是巴适。”家住涪城路的孙爱国老人是南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他告诉记者,儿女们忙着工作,他和老伴有啥事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日间照料中心。而家住跃北社区的90岁老人周光宝,也时常到家门口的孝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消遣,他说:“这里熟人多,闹热!服务也很周到!”

社区养老为何日渐受到老人们的青睐呢?记者走访发现,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居家老人可享受日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社会化服务。“我们也会组织老人开展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让老人们心情愉悦。”孝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王保国说。而在南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了让老人们合理健康饮食,他们还特地请了专业营养师调配适合老年人食用的精美膳食。

“社区养老模式能满足老人对亲情的需求,也能让老人在规范化、个性化相结合的服务中享受各项便利。”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德宗告诉记者,全市各类社区养老基地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养老功能

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家庭养老很难保障‘空巢老人’或者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社区养老成为老人安度晚年的一种途径。”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福利科科长黄光勇认为,得益于照料中心功能的延伸,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社区养老。

在我市最早试水“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南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的需求,引入了涪城区常青藤安老服务中心进行专业运营与服务。除了提供常规的娱乐活动外,他们还最早试水“医养结合”模式以及送餐上门等服务,这些均增加了对老年人的吸附力。“为了适应老人的需求,我们不断摸索最优路径。”该中心理事长向远民说。

到老年人家里陪聊是众多社区养老机构新近探索的功能之一。“我们发现很多独居老人渴望倾听,但是找不到倾诉对象,我们护理人员就提供陪同聊天、散步等服务。”王保国说。

此外,我市自去年以来就积极倡导将医疗机构的康复理疗引进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拓展服务功能,此举也大大增加了日间照料中心的人气。黄光勇告诉记者,老人在社区养老兼有近便以及熟悉环境等多种优势,工作人员会定期来探望回访,“这些都成了社区养老的吸睛点。”

短板阻路

人才匮乏管理待规范

近年来,虽然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社区养老,但养老服务主体职责不明、定位不清以及养老企业发展滞后等现象却制约着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社区养老,短板亟待补齐。

杨德宗介绍说,今年年底前,我市计划建成总数超过900个的日间照料中心。规模这么庞大的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如何规范建设标准和运行制度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专业护理人员和社工的短缺更是一个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现在有些社区也引进社工,开展了志愿者为老人服务,但志愿者们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每年都在找专业护理人员,但没一次成功的!”谈起专业人才的匮乏,王保国忍不住叹息。黄光勇则认为,目前养老护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护理技能差,而这个行业较低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难吸引到具有一定素质的人才。

此外,投资大、战线长、成本回收慢以及短期难盈利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的进入。杨德宗认为,相关部门应制定好优惠政策,在税收、融资、土地、城建、环保、消防、金融、水电气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扶持,以更好地解决社区养老“叫好不叫座”的难题。(裴玉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