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致贫返贫,绵阳专门设置这个基金

www.scol.com.cn (2018-12-20 09:26:05)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尹勇  

□本报记者 祖明远

12月17日一早,绵阳市涪城区石洞乡戴家林村,村民米剑来到自家的田里,仔细查看丹参的情况。因为是第一次种植丹参,他担心最近的低温会影响收成,所以每天早晚都要去看两次。

米剑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已脱贫的他一直想通过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为此,米剑在自家撂荒的15亩坡地上种上了柑橘。由于柑橘成长周期较长,米剑萌生了在柑橘地里套种药材的想法,解决这几年的收入问题。然而,资金又成了新难题——各种渠道的帮扶资金基本都用在了15亩柑橘上。

给他希望的是今年绵阳市新设立的致贫返贫预警基金。只用了不到1个月,米剑就借到2万元的周转资金,顺利种下3亩丹参。

脱贫不是终点 还需再撑“安全伞”

在绵阳市2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80%为“插花式”分布。绵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别于“连片扶贫”工作,“插花式”扶贫需要更精准、更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同样,刚脱贫的群众也有个性化帮扶的需求,以免再次返贫。

通过摸底调查,绵阳市梳理出几个易致贫、返贫的群体特征,成立县、乡、村三级致贫返贫预警系统,重点关注有重病重残、家庭经营性收入少等情况的历年脱贫户。

为此,绵阳设置了具体的预警触发点,例如遭遇突发事件收入明显下降或支出显著增大,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等情况。根据这些,绵阳要求每半年开展一次针对易致贫返贫群众的全面风险评估,同时启动动态监控。

触动预警后怎么办?绵阳市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成立总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致贫返贫预警基金,主要用于解决致贫返贫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和产业发展的周转难题。“这是在已有政策基础上的一个‘增量’,旨在帮助脱贫的群众巩固发展成果,为他们多撑一把‘安全伞’。”绵阳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整合政策 提供个性化“打包服务”

相比连片扶贫地区,易致贫返贫的困难群众,往往需求各不一致,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急。

针对这一点,绵阳市简化工作流程——只需所在的村、乡镇、县市区三级相关部门审核即可放款。困难群众一般能在一个月内借到资金。

为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避免单打独斗,绵阳将相关政策进行“同类项合并”,并根据主要困难,梳理出几个分类处理的预案,形成帮扶政策的“合力”:产业发展方面,财政部门、扶贫部门牵头利用到户产业资金、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资产收益等相关政策解决问题;住房保障方面,住建部门牵头利用危房改造、实物配租、租赁补贴等相关政策解决问题,国土部门利用地灾搬迁、发改部门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等相关政策解决问题。“不仅要解决一时之难题,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米剑为例,在套种药材的过程中,他除了得到资金上的支持,还得到相关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持及销路保障。“听专家的意见,这3亩丹参净收入应该在1.5万元左右。相信再有几年,等柑橘进入盛果期,每年收入应该能达到几十万元。”

自8月绵阳启动首次针对易致贫返贫群众的全面风险评估后,目前已有52户群众触发预警,3241户群众接受了预警处置措施。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