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赋能 绘制“农”墨重彩新画卷

2023-03-30 17:59:07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刘宏顺

四川在线消息(张会容 绵阳频道 付江)“大爷,抽水泵的电线千万不能放地上,可能会磨损破皮导致漏电!”3月30日上午,在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胜利村的水田旁,“电管家”王刚先、王洪强为农户开展安全用电检查,消除存在的线路安全隐患,确保农户春耕春灌用电安全无忧。

胜利村地处城郊,一条总投资14.79亿元的“芙蓉花溪”旅游环线在此经过。近年来,该村通过收回土地流转经营权、盘活闲置资金等模式,搭上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坚持“乡村振兴 电力先行”原则,主动作为,加大电网设备改造力度,持续提升优质服务质效,为电“靓”乡村振兴赋能添动力。

硬件升级 粮食“有水喝”

3月21日,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胜利村蔬菜种植大户彭亮的200多亩滴灌管网基本铺设完毕。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苗已经有10多厘米高,玉米地里整齐排列的滴灌管网能保证每一颗玉米“有水喝”。

电力的支持让彭亮的农场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村里电力充足,农场引入滴灌设备,既能减少水分的蒸发,也能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彭亮说,“使用传统灌溉方式,每亩地要使用大概200立方米的水,而使用滴灌管网的用水量不到60立方米,比传统灌溉节水70%以上。”

胜利村规划的核心是“因地制宜”,紧邻公路的区域集中规划乡村旅游项目,而灌溉条件较优的地区,则作为蔬菜和优质粮油作物种植区。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是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任务,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2年,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推进胜利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增变压器4台,组立电杆244基。新建改造绝缘化高低压线路12公里,改造下户线6.2公里,很好地满足了该村4个蓄水池,8个提灌站用电,保障农业生产和居民用电需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电力引擎”。

水畅电足 果蔬年年大丰收

“青提、巨峰等品种产量都比以前高。”葡萄种植户陈坤指着自家的葡萄园说。2020年,胜利村10社村民陈坤拿出多年外出务工的积蓄,承包了村里20多亩土地,发展葡萄种植。

“葡萄种的这么好,得益于供电公司长期以来的帮助。”陈坤感激地说。葡萄园采用滴灌种植技术,需要用电抽水灌溉,“电管家”随时过来帮忙检查,电力供应十分充足,灌溉系统正常工作,滴灌种植技术提高了葡萄的质量和品相,每年,陈坤家仅葡萄一项收入就达10余万元。

村里大禹海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露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7个个体业主,主营花卉、蔬菜种植;国际兰花主题公园、禾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依托芙蓉溪旅游环线建设的企业,主营花卉养殖、观光旅游等。年用电量30多万千瓦时,产值达1400余万元,总滴灌面积有500余亩。国网绵阳供电公司主动服务,了解企业的生产用电情况和需求,定期对其用电设备和配电室开展全面检查,第一时间排除影响农业生产的用电隐患,为企业的发展插上了电力服务翅膀。

推行“村网共建” 供电服务快速响应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后,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携手游仙区政府探索建立“电管家”+“网协员”的“村网共建”农村电力服务新模式,胜利村的供电服务响应速度也成倍提升。

赵蓉是胜利村的党委委员,也是村里的“网协员”。2022年,村里实施农网改造项目,从规划、树障清理到工程施工等环节,赵蓉全程参与,与“电管家”协同配合,确保了工程按时完成。她的主要工作是电力设备运行状况收集、供电服务需求对接等,有效提升供电服务精细度,让客户用电更放心、更便捷。

“村网共建”试点成功后,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又协同政府联合交通、公安等部门,不断地拉“新朋友”进入这个‘朋友圈’,积极促成包含水电气邮路通警等要素保障的“四员合一”“多网融合”。

截至2023年2月,该公司完成仙鹤镇洛水村、新桥镇胜利村等4个便民服务示范点创建,主动将供电服务网格融入基层政府网格,延伸乡村供电服务渠道,推动解决农村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度、便捷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