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建春 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绵阳观察 付乔崧
“以前进小区到处乱转,现在只要在小区门口地图上一查,很快就找到了!”5月8日,绵阳城区华润中央公园小区门口,美团骑手陈淳在完成订单时的感慨,道出了绵阳诸多小区的变化。
从助力配送“最后一百米”的精准提速,到爱心驿站的贴心服务,再到鼓励骑手参与社区治理,从“过路客”变成“新邻里”,目前全市已有160余个小区加入“骑手友好社区”打造。
暖心驿站。刘曾太 摄
节省30%时间“无障碍绿色通道”配送提速
“现在进小区刷脸通行,公共充电桩随到随用,我一天能多跑十几单呢!”近日,在梓潼县翡翠澜湾小区,外卖骑手张师傅谈起配送环境变化时颇为感慨。对骑手来说,时间就是收益。从进入小区到准确送达,最后这一百米配送距离,可能会因为停车、门禁、找路等原因,费时又费力。
聚焦骑手群体反映的痛点,今年,绵阳市住建委在全市推行“骑手友好型社区”行动,为外卖骑手加快开辟“无障碍绿色通道”。
“我们通过三大改造,节约了骑手大约30%的时间。”5月8日,记者跟随华润中央公园小区物业负责人吴昭,感受到了新变化:大门外统一规划停车区,方便骑手停放;小区门口,楼栋平面图实现路径可视化,当前位置在哪,要去几栋送餐,哪条路最近,一目了然;门禁简化订单核验流程。保安赵树君补充道:“现在骑手只需出示最新订单,几秒钟即可完成登记。”
清晰的小区地图。刘晏男 摄
面对山地小区特殊地形,奥林春天小区物业正与业主、快递公司协商,计划在无人值守的便民通道录入骑手信息,同时增设临时停车区。“骑手可刷脸抄近道,预计节省七八分钟绕行时间。”物业公司负责人杨志说。
“我们将持续优化全市小区对骑手的门禁管理。”绵阳市住建委物业管理科负责人刘超说,在充分尊重并征得业主同意的基础上,探索对骑手的快速识别登记,有条件的小区,规划骑手临时停车区,设置清晰、醒目的指示牌,为骑手提供指引,帮助骑手精准提速。
8平方米爱心空间打造骑手的“第二个家”
“骑手友好社区”的关键词是“友好”,除了畅通配送“最后一百米”,不少小区还在积极打造爱心驿站、骑手之家,为骑手营造暖心、友爱的工作环境。
走进华润中央公园小区“爱心驿站”,京东兼职快递员露女士摘下头盔,额间涔涔汗珠见证着午前配送高峰的忙碌。驿站工作人员立即递上冰镇矿泉水,这个由快递收纳室改造的8平方米空间,配备充电设备、应急药箱、雨伞等物资,墙上“感谢你们奔波在大街小巷,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标语格外暖心。
“大家累了都可以到这休息,喝口热水,为手机充电,这是爱心药箱,有防暑药,下面有雨伞,外面还可以给电瓶车充电。”工作人员为露女士讲解着这里的各种“友好”配置。
爱心设施。刘晏男 摄
“细节暖心,我们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为打工人带来的温暖。”露女士开心地告诉记者。
眼下,“渴了能喝水、伤了能包扎、累了能休息”的服务理念正在绵阳各小区铺开。奥林春天小区设置休憩凉棚,两名小哥正坐在凳子上喝水,保安师傅搬来电风扇,及时送上凉风;梓潼县29个小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驿站,部分站点增设餐食加热、法律咨询等特色服务,构建起县城“15分钟暖心服务圈”,当地还计划将“骑手友好社区”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畴。
饭点时正是骑手最忙碌的时段。为此,绵阳市住建委还积极协调社区食堂推出针对骑手的错峰特价营养套餐,为城市中车轮上的“摆渡人”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目前,该模式已在临园路东段等部分社区试点。
从“过客”到“家人”探索骑手参与社区治理新路径
在为骑手打造更优质的服务环境之时,绵阳还积极倡导走街串巷、联通万家的骑手参与文明劝导、隐患排查等社区事务,鼓励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服务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
在奥林春天等小区,物业还会定期邀请骑手平台公司,召开恳谈会,吸纳骑手参与小区治理事务。在梓潼县,当地由外卖骑手组成的社区流动网格团队,今年已累计协助解决机动车乱停放问题132件,发放反诈宣传单4200余份,实现了“以服务换服务”的良性循环。
绵阳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鼓励和引导骑手参与小区治理,通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提升居民安全意识,上报隐患问题,助力社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将骑手纳入基层治理新力量过程中,探索“共治积分”制度,骑手可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兑换生活福利,推动其转化为治理生力军。
多方共建,让城市“骑”乐融融。在这场温暖的双向奔赴中,绵阳正搭建“效率提升-暖心关怀-治理赋能”的三维体系,加快构建骑手群体“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的城市新就业形态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生态,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