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地如何实现智慧转型?绵阳建筑工程“质量月”现场给出答案

2025-09-15 10:26:13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智能机器人往来穿梭作业,高清大屏上数据实时跃动,观摩人群驻足围观……9月12日,中建三局绵阳科技城新区教育园区建设项目现场,一场充满科技感的智慧建造展示在这里上演。当天,由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主办2025年绵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现场观摩会在此举行。

活动现场。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供图

走进数字赋能与智慧建造展区,犹如进入一个“会思考”的工地大脑——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项质量监管数据、AI精准算控,临边防护触发即时预警等多项技术,无声运转中,构筑起施工现场的监管闭环。

在引人注目的机器人展区,智能机器狗四处巡场,AI识别安全帽佩戴情况,灵巧的身形还能配合有限空间作业。墙面处理机器人能覆盖复杂户型与狭小空间,智能测量装备灵活地转动着“脑袋”。这些“钢铁工友”凭借毫米级精度和持续作业能力,引得与会者纷纷驻足拍照。智能制造展区犹如装配式精品超市,预制梁、柱、叠合板表面光洁、节点精致,轻质隔墙拼装严丝合缝。现场工作人员比喻道:“像搭乐高一样建房子,噪音低、垃圾少、工期短,质量反而更高。”

数字化浪潮之下,传统建筑工程也随之面临转型。中建三局科新区教育园区项目经理程伟告诉记者,项目通过深度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智慧工地平台与装配式建造,推动施工管理走向可视化、精细化,大幅提升效率与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全过程质量可控。

“科技正在重塑我们对工地的传统想象。”绵阳市建筑施工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从集成实时数据的大屏,到机器人精准施工,再到全流程AI质量验评系统,真切感受到“数据驱动”下的工程管理闭环,不仅节省人力、降低能耗,更提升了工程整体品质,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借鉴范本。

今年“质量月”期间,绵阳住建系统还将组织开展多项活动,包括加强质量主题宣传、组织示范观摩、推广“好房子”创新成果等,联合多方力量,助力绵阳建筑工程质量品质提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