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授人以渔 贫困群众奔小康
绵阳市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攻坚 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http://www.scol.com.cn  (2015-12-09 10:00:55)  来源:绵阳晚报  
编辑:李伟  

投入扶贫资金30062万元,精确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661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1.8%……一个个刚刚统计出炉的扶贫数据,在寒冬透出浓浓暖意。温暖的背后,凝聚着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齐心聚力、扶贫攻坚的真情。

产业项目帮扶

“造血”功能更具活力

近日,在北川开坪乡凤阳村村民黄安育的农家小院里,200多只土鸡跑叫得特别欢。他一边将玉米颗粒和青菜叶拌成的鸡食撒向鸡群,一边憧憬着来年的丰收希望。我市各级实施的项目扶贫帮扶,让他走出了困境。

凤阳村地处大山深处,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全村77户人就有19户属于贫困户。种养结合是山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预计到2016年,全村19户贫困户将全部提前脱贫,2017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输血”不如“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打出项目产业扶贫“组合拳”,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全力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建设,精准解决“三大片区”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在7个县(市)的122个行政村启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村组道路343.5公里、涵洞246处、桥2座,修建沟渠、管道17公里,塘、堰48口,整理土地230亩;改造硬化农户院落1.7万平方米,“五改三建”605户,易地搬迁178户;种植经济作物、中药材、高山蔬菜1万余亩,养殖土鸡4万余只,目前已完成项目任务的85%以上。

“互联网+”渗透 扶贫迈入大数据时代

扶贫攻坚工作如何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我市找到了答案: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进入市场,切实把老百姓手上的“土疙瘩”变成脱贫致富的“金疙瘩”。我市扶贫攻坚工作也由此迈入了大数据时代。

“有订单不愁销路,还卖了个好价钱,今年稳稳当当就赚了一笔。”说起自家米枣的收获,三台枣农范维平脸上笑开了花。他说,往年米枣一熟就开始犯愁,因为缺销路,不少鲜枣烂在园子里。今年,范维平在扶贫部门帮助下,将米枣搬上互联网,结果园子里的米枣还没成熟就被预订完了。

范维平是我市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例子。我市全面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大力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目前,我市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全市各城区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正在加快贫困地区光缆入乡、入村和入户速度,快递物流也在向乡镇延伸。我市还将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电商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和配送,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决战决胜 新一轮扶贫线路图清晰

按照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规划,我市将加快实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在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帮扶精准和成效精准上下功夫。制定了2个贫困县、520个贫困村、16.88万贫困人口“摘帽”时间表和脱贫路线图:确保在2019年实现全部贫困县、贫困村如期“摘帽”和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我市扶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我市整合省市县乡四级干部帮扶资源,实现贫困村领导部门(单位)联系指导、第一书记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帮扶规划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全覆盖。全市共组建驻村工作组520个,选派520名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制定帮扶规划和扶贫台账520本。建立联系指导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机制,实现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联系指导贫困村工作全覆盖。

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多轮驱动,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凝聚扶贫合力,打赢扶贫攻坚战,迎来贫困群众同步奔小康的春天。(喻松 范萌)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